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油气发展战略思考 潘继平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油气发展战略思考 潘继平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油气发展战略思考 潘继平
TRATEGIC FORUM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油气发展战略思考
潘继平1,焦中良2
( 1.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2.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十三五”以来,中国加快推进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作,通过深化油
气体制改革,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实现了探明储量高位增长,石油连续3年增产,天然气快速上产,油
气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互联互通,LNG接收能力和储气能力明显提升。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新环境,在
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的双重目标下,中国油气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劣质化、技术瓶
颈、体制机制、资源政策、减排降碳、绿色转型等新挑战,但基于资源基础和市场条件,未来油气行业
发展前景良好。“十四五”及中长期,中国油气储量将持续高位增长,生产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原油产
量攀升至2.0亿吨以上并较长时间保持,天然气峰值产量有望达到3500亿立方米以上;油气基础设施较快
发展,建成安全高效的全国“一张网”,运输和储备能力大幅提升。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
碳”目标,油气行业需采取6大战略举措:强化油气勘探开发,坚定不移推进增储上产;强化油气储备能
力建设,增强国内油气供应弹性;全面实施油气全产业链绿色生产运营行动;大力推进油气行业与新能
源融合协同发展;强化油气行业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加强油气国际合作。为此,建议加快修订完善有关
法律法规;制订完善有关标准规范;做好长远发展顶层设计;加快构建油气增储上产新体制新机制,完
善管网建设运营机制;加大有关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安全;石油天然气;新能源;政策;发展战略
Study on China’s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oil & gas industry toward the
goal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PAN Jiping1, JIAO Zhongliang2
(1. CNOOC Energy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2. China Oil and Gas Pipeline Network Corporation)
Abstract:Since the 13th Five-Year Plan, China has accelerated its new energy security strategy and its efforts to achiev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Through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oil and gas system and intensifying oil &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ved reserves have achieved high growth based on the high level, oil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natural gas production has achieved a rapid growth, oil and gas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basically interconnected, and LNG
receiving capacity and gas storage capacity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acing increasingly severe new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il and gas industry meet such new challenges as low resource quality,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s, system and mechanisms, resource policies,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goals of ensuring energy security and achieving “dual carbon”. Based on the resource basis and market condition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is promising.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the medium to long term, China’s oil
and gas reserves will continue to grow at a high level, and its production and supply capacity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rude oil
output will remain around 200 million tons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peak natural gas output is expected to reach over 350 billion cubic
meters. Oil and gas infrastructure will develop rapidly, a safe and efficient national “one network” will be built, and th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capacity will b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hina’s oil and gas industry needs to takes such six strategic steps to ensure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and achieve the “dual carbon” goal as strengthen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increase
of storage and production; facilit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e capacity, enhancing the elasticity of domestic oil and gas
supply; fully implementing gree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for the whole oil and gas industry chain; promoting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and new energy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key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oil and ga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speed up the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mulate and perfect relevant standards and norms, do a good job i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systems and mechanisms for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productio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pipeline networks, increase policy support, and build new systems and mechanism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the goal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energy security; oil and gas; new energy; policy;
development strategy
01
Vol.30, No.8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加快,叠加新冠肺 地质储量50.3亿吨,年均新增储量10.06亿吨,圆满完
炎疫情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 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年均新增9.66亿吨)[6];
国博弈更加激烈,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云谲波诡,国 累计探明常规天然气(含致密气)地质储量16.88万亿
际能源市场剧烈震荡。中国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 立方米,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2.00万亿立方米,
同时,确立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目 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7259亿立方米 [5],分别比
标,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油气行业面临前所未 “十二五”末新增储量3.88万亿立方米、1.46万亿
有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未来发展前景和路径不确定 立方米、0.38万亿立方米,其中常规气和页岩气分
性加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双碳”和能源 别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的29.3%和46%,常规
安全双重目标,未来中国油气发展战略应该如何制 气年均新增储量7818亿立方米,与“十二五”相当
定,本文对此进行思考和探索。 (见表1)。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油气勘探开
1 中国油气行业现状与进展 发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6.37亿吨,新增天然气(含非常规)探明地质储量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 16284亿立方米,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常规天
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确立了“双碳”目标,不断 然气(含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
深化油气体制改革,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油气 分别为8051亿立方米、7454亿立方米、779亿立方
基础设施建设,油气行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实 米 [7]。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438.4亿吨,累计探明常规天然气(含致密气)地质
储量约17.7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约
1.1 勘探开发 2.7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约0.8万亿
“十三五”以来,全国油气勘探取得显著成 立方米。
绩,实现了探明储量高位增长。2016-2020年,中 “十三五”期间,受低油价影响,石油产能建
国先后发现了9个亿吨级油田,集中分布在鄂尔多 设总体滞后,但天然气产能建设较快,导致石油产
斯、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及近海海域;发现了10 量下降,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同时深水、深层及
个千亿立方米级气田,其中5个常规气田、5个页岩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新突破,成
气田,集中于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等盆地及近 功开发了陵水17-2深水气田(“深海一号”) [8] ,
海海域等[1-4]。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 页岩气显著增产,陆相页岩油取得突破,建立了新
[5]
质储量达422亿吨 ,比“十二五”末新增探明石油 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
表1 2001-2021年全国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统计
02
战略论坛
TRATEGIC FORUM
2020年,全国石油产量为1.95亿吨,比“十二五”末 2021年,全国石油产量为1.99亿吨,比上年增
(2015年)下降约9.3%,减产约2000万吨,与规划 加400万吨,连续第3年增产(见图1);天然气产
目标相差500万吨;天然气(含非常规)产量为1878 量为2034亿立方米(不含煤制气),比上年增长
亿立方米(不含煤制气),其中页岩气产量为200.6 7.8%,连续3年增产超过150亿立方米,连续5年增产
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为67亿立方米[9]。“十三五” 超过100亿立方米(见图2)。2021年,常规天然气
期间,全国天然气产量增加545亿立方米,年均增产 产量为174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0%;页岩气产
109亿立方米,年均增速7.2%,均超过“十二五”年 量为23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5%;煤层气产量
均增产幅度(80亿立方米)和年均增速(7.0%)。 为63亿立方米[7]。
图1 2001-2021年全国石油产量与增量统计
资料来源: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经作者整理加工
图2 2001-2021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与增量统计
资料来源: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经作者整理加工
03
Vol.30, No.8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表2 2010-2021年全国主要油气基础设施统计
04
战略论坛
TRATEGIC FORUM
表3 2010-2021年中国原油天然气消费量与进口量统计
05
Vol.30, No.8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年下降13.5%和18%;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 将继续居高不下,安全风险将长期存在。
到25%左右,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单位GDP二 二是压减煤炭与新能源开发、天然气发展不
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 协调。新能源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填补压减煤炭留
年前碳达峰目标;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 下的供应缺口,天然气在供应能力、经济性等方面
到80%以上 [18,19]。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做出 难以弥补煤炭削减后的空间。受气候和能源政策影
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包括“大力提升国 响,天然气冬季保供和迎峰度夏的不确定性较大。
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制定 同时,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加剧了“未立先破”带来
了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加快能源产供储销 的能源安全风险。两种能源安全问题交织,使得未
体系建设;明确要求“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 来油气发展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双碳”目
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 标进程中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2.3.2 基础设施面临油气运输能力难以支撑消
“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加 费增长的严峻挑战
强战略技术储备,强化油气战略安全保障”;明确 一是油气运输能力难以支撑不断增长的油气需
要求“发展要安全”,做好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工 求。天然气管道的跨区域资源调运总体处于紧平衡
作。2022年1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十四五” 状态,运输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地区支线覆盖率有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双 待提高。截至2020年底,中国天然气主干管道总里
碳”工作、油气发展目标与任务[20]。 程约为美国跨州天然气管道总里程的1/5,每万平方
千米陆地面积拥有天然气管道里程约为美国的20%,
2.3 油气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而管网负荷程度(单位里程天然气消费量)约为美
2.3.1 油气供应能力面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 国的2倍。同时,少量原油管道老化病害问题易引发
严峻挑战 安全风险;成品油管道对销售油库的覆盖率不足。
一是油气生产供应和储备能力不足。勘探开 二是储气调峰能力难以满足天然气消费快速增
发投资直接影响油气生产供应能力。据自然资源部 长的需要。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下储气库有效工
《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受低油价 作气量仅为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6%,低于国际12%
冲击,“十三五”全国油气开发投资比“十二五” 的平均水平,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储气调峰能力
下降17.2%,产能建设规模下降,很大程度上导致 不足的问题突出,面对极端天气、进口管道气减供
前3年石油产量下降。油气储备能力不足。相较于消 等突发情况极易导致供气紧张的局面。储气能力和
费总量,我国油气储备规模小,远不及欧美储备规 调峰需求区域不匹配,储气调峰成本高,而且缺乏
模,而且储备体系、机制不健全。生产和储备能力 有效的调峰气价政策和机制,无法真正体现储气设
的不足导致油气供应的韧性和灵活性不够,供应安 施价值,制约储气库投资建设。
全风险加大。“十三五”以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 三是全国“一张网”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提高
度攀升了约13个百分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攀升了 资源调运灵活性和降低服务成本。省网融入进程缓
11个百分点。原油战略储备能力远不能满足保障能 慢,不利于全国“一张网”建设,影响资源安全高
源安全、调节市场的需要,成品油储备能力亟待提 效运输与配置。当前“一张网”内基础设施尚为初
升,储备体系急需完善。未来如果不能进一步显著 期物理联通,远未实现运行上有机融合、经营上高
提升国内油气生产和储备等供应能力,对外依存度 效衔接、建设上统筹优化,导致传统管道项目建设
06
战略论坛
TRATEGIC FORUM
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当前大规模、高效率、高质量建 主体无法通过市场方式直接获得油气采矿权或者储
设需求。 量,不利于推进油气增储上产。
2.3.3 油气发展面临新能源开发与煤炭清洁利 二是油气探矿权竞争出让机制、勘查区块退出
用的双重挤压 机制亟待完善,探矿权、采矿权分立的管理制度越
交通用能方面,在环保政策、成本优势及石 来越不能适应增储上产的实际需要。
油安全的拉动下,电气化将持续快速发展,电动汽 三是探索性政策终止后的油气上游市场化改革
车加速替代燃油汽车,不断挤压石油在交通领域的 具有不确定性,未来政策导向不清晰,加上适应新
市场份额,过高的气价和碳成本使得天然气在交通 形势的《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修订迟迟没有
领域的利用也将受到抑制。在发电和取暖、供热领 结果,加剧了对未来油气资源管理和市场化改革走
域,在经济性和供应能力(能源安全)方面,天然 向的担忧。
气受到煤炭的挤压,在“双碳”目标要求下,天然 2.3.6 持续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与资源、环保、
气受到新能源的挤压。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在 税费等政策的矛盾突出
为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方面,天然气 一是用地用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油气钻探等
面临来自煤炭的激烈竞争。在新能源和煤炭的双重 工作量不断增加,用地用海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征
挤压下,天然气发展面临比较尴尬的环境。 用难度加大,手续办理效率低,相应管理制度及政
2.3.4 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与资源品质下降、开 策亟待完善。
发难度大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油气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的矛盾突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不断提升,勘探开发对 出。日益严厉的环保政策对油气开发提出了更高要
象薄、小、低、深等趋势愈加明显,油气资源劣质 求,生态红线、保护区与勘查区块、生产作业区的
化趋势加剧,开发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增储上产 大面积重叠不利于油气增储上产。
难度越来越大。近10年,高成本高风险的深层和深 三是勘查区块退出与投放不协调的矛盾突出。
水资源日益成为中国油气发现和增储的重要领域, 初步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退出勘查
陆上钻探深度已突破8000米,海域探井水深已突破 区块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而投放市场的区块面
2000米,深层页岩气、煤层气和陆相页岩油等非常 积不足退出面积的1/5。
规油气已成为战略接续领域。新增油气储量可动用 四是财税支持政策不能适应持续增储上产的需
性不断下降,可采储量占比明显下降,产能建设成 要。现有支持政策难以支撑低品位储量开发上产,
本大幅攀升。据自然资源部《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 已有补贴政策到期后,大量非常规资源依然难以实
报》,“十三五”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天然气储 现效益开发,深水、深层资源开发支持政策亟待完
量中可采储量占比分别为14.5%、43.5%,相较于 善,页岩油开发支持政策缺位。
“十二五”末分别下降约4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2.3.7 油气行业节能降碳减排控排压力加大
石油、天然气开发钻井成本分别增长47%、65%。东 油气行业能耗和碳排放集中在油气开采、炼
部主力老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超高含水阶段,控 油、石化及燃气发电供热等领域,其中95%以上碳排
制递减率、努力稳产的挑战越来越大。 放为二氧化碳,其余主要为甲烷 [21]。据初步核算,
2.3.5 持续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与现有勘探开发 2020年中国油气行业生产加工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约
体制机制的矛盾突出 6.0亿吨,2030年将增加至8.7亿吨,比2020年增长
一是油气矿业权缺乏市场化流动机制,市场 45%[22]。2020年,全国每吨油气产量的碳排放强度约
07
Vol.30, No.8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为0.29吨;加工每吨原油的碳排放强度约为0.36吨, 不够,油气开发与矿区新能源开发结合不够,生产
[23]
每吨乙烯产品的碳排放强度约为2.65吨 。据测算, 用能的高碳排放和丰富的风、光资源未能有效开发
2000-2017年,中国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持续增长,其 并存,油气开发过程中余热余能利用率低,符合条
中石油行业93.5%~94.3%的甲烷排放来自开发生产环 件的地热资源开发滞后。
节;天然气行业25.1%~37.7%的甲烷排放来自开发生 二是基础设施负荷率随需求下降而下降。未
[24]
产环节,27.2%~29.4%来自运输环节 。2019年中 来10年成品油管道可能面临较大规模闲置,随后原
国油气行业甲烷排放估算值为310万吨,约占全球油 油、天然气管道在需求达峰后也会相继出现规模化
[25]
气行业甲烷排放量的4%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 闲置。受技术和成本等条件制约,闲置油气管道过
据测算,2010-2019年,中国每吨油气产量的能耗 渡转型为输送新介质(二氧化碳、氢、氨等)基础
由0.15吨标煤下降至0.11吨标煤,下降约26.7%,但 设施仍面临挑战。
依然明显高于西方油气开采的能耗水平,其中高含 三是炼油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中国500
水、高耗能、高成本的东部主力老油田生产节能压 万吨/年以下炼油厂产能高达1.9亿吨/年 [28],未来10
力较大。未来较长时间内,用能需求量、碳排放量 年面临加速淘汰的风险,将遭受巨额资产沉没。同
不断增加,对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时,石油非燃料化利用占比低,2020年中国化工用
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油约1.0亿吨,仅约占石油消费总量的15% [12],转型
2.3.8 油气行业碳排放成本和融资难度加大 发展压力大。
近10年,中国积极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 四是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不够。建设新型
场,先后在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 电力系统对天然气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天
至2021年底,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成交1.79 然气的优势没有得到积极有效发挥。随着“双碳”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总成交额超过76.6亿元,均价 目标推进,天然气如果不能有效融入新型电力系统
为42.8元/吨 [26]。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碳 建设,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和作用,将面临被新型
排放权交易价格将不断攀升。据预测,到2025年, 能源系统弱化的风险。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均价格将达到87元/吨,2030年 2.3.10 油气行业技术与设备瓶颈日益突出
[27]
将达139元/吨 。初步测算,2025年,按国内油气 一是关键技术和设备短板制约了油气勘探发
产量约4.0亿吨油当量、原油加工量7.0亿吨计算, 现和储量有效动用,日益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
若碳排放强度保持目前水平,碳交易平均价格按87 瓶颈。受制于理论认识和关键技术,一些资源条件
元/吨,勘探开发、炼油的碳排放成本将高达数百亿 好、风险高、久攻不克的目标区始终未能取得重大
元,将极大增加油气行业生产运行成本。在绿色金 战略性突破 [29]。高达数十亿吨、数万亿立方米的低
融政策背景下,油气行业中碳排放量大的领域融投 品位难动用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以及潜力巨大的深
资成本攀升,获取资金难度加大。 层页岩气、陆相页岩油气、深部煤层气无法实现规
2.3.9 油气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压力加大 模效益开发 [30]。东部老油田稳产面临强化采油、提
“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现有业务领域和发 高采收率技术挑战 [30],用于驱油驱气的二氧化碳捕
展模式难以满足绿色转型需要,大规模资产减值和 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发展因技术瓶颈导致
沉没风险攀升,迫切需要加快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 成本过高。
展之路。 二是油气管网转型发展及安全高效运行面临
一是矿区内油气与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关键技术与设备短板,技术风险突出。高钢级掺氢
08
战略论坛
TRATEGIC FORUM
管道输送面临管材、设备适用性和安全风险评价 2060年降至4000亿立方米左右。
等短板;密相/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输送面临管输
理论和工艺、材料与设备、运行、完整性管理等瓶 3.2 勘探开发前景
颈;“全国一张网”建设和高效安全运行面临技术 3.2.1 勘探与新增储量
瓶颈。 根据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结果[31],截至2021
三是炼化行业面临重/劣质原油轻质化加工、清 年底,全国石油资源平均探明率达34.9%,相较于
洁化燃料生产、低成本优质化工原料生产等技术瓶 “十二五”末提高5.4个百分点,年均提升0.9个百分
颈。受捕集与提纯等技术瓶颈限制,二氧化碳的资 点;常规天然气(含致密气)平均探明率为19.5%,
源化、原料化利用成本依然较高,短期内难以实现 相较于“十二五”末提高5.1个百分点,年均提升
工业化发展。 0.85个百分点;页岩气平均探明率为2.3%,煤层气平
均探明率为2.7%。目前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程度总体
3 “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发展前景 较低,处于储量高位增长的勘探早中期阶段,具有
持续推进增储上产的资源基础和潜力。
3.1 油气需求预测 未来10年,油气勘探将继续在深水、深层、非
近年来,多家中国权威机构发布了“双碳” 常规等新领域新层系不断取得突破,风险勘探不断
目标下能源及油气需求预测研究成果。汇总对比发 取得重大新发现,新增储量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现,基于不同情境,中国石油需求将于2025-2035 页岩油将在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渤海湾等多
年达峰,集中于2030年左右,峰值为6.6亿~7.6亿 个盆地取得更大规模突破,深层海相页岩气有望获
吨,集中于7.0亿吨左右,2060年降至0.5亿~3.5亿 得进一步突破,陆相页岩气有望取得商业突破,深
吨,集中于2.0亿吨左右;天然气需求将于2030- 部煤层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按照近10年年均油气
2040年达峰,集中于2040年左右,峰值为4220亿~ 新增储量和“十三五”年均资源探明率水平,预计
7510亿立方米,集中于6500亿~7000亿立方米, 未来10年,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左
2060年降至1500亿~5500亿立方米,集中于约4000 右,其中“十四五”年均新增储量有望超过10亿
亿立方米。总体看,石油需求达峰前尚有一定增量 吨,但品位持续下降,新增可采储量占比不断下
空间,达峰后高位稳定5年左右,随后快速下降,反 降;未来10年年均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
映了各机构对未来石油需求变化趋势的基本共识。 万亿立方米,其中常规气(含致密气)超过7000亿
天然气需求达峰前增量空间较大,且差异也较大, 立方米,储量品位持续下降,低渗透-超低渗透、
增量1000亿~4200亿立方米,相差约4倍,充分反映 深层-超深层等资源比例进一步提升;页岩气、煤
了对未来天然气持续较快发展的共识,但对发展前 层气合计年均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以
景存在较大分歧。 上。在随后相当长时间内,在保持稳定投入的条件
统筹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考虑新能源发 下,油气勘探将保持稳定发展,储量继续增长,但
展和煤炭清洁利用的影响以及国产资源增供能力, 增幅逐步下降,品位持续下降。
油气需求峰值、达峰时间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综合 3.2.2 开发与产量
研判,中国石油需求将于2030年后达峰,峰值在7.5 未来10年,油气开发生产总体呈较快发展态
亿吨左右,2060年降至2.0亿吨左右;天然气需求将 势,产能建设大幅提高,储量动用能力不断增强,
于2040年后达峰,峰值在6500亿~7000亿立方米, 生产供应能力提升。海域、西部继续成为石油增产
09
Vol.30, No.8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主要战场;东部老油气产区采收率持续提高;页岩 需求达峰后,天然气发展侧重于电力调峰,着重与
油开发获得较快发展,逐步成为石油增产重要来源 风、光等新能源融合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侧重于优
之一。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三大盆地依旧是天 化运行,退役管道加快改输二氧化碳和氢气等其他
然气增产主战场,深部海相页岩气成为页岩气增产 介质。未来10年,石油(原油、成品油)管道里程
主要领域,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产能扩大,陆相页岩 总体稳中略有增长,战略储备、商业储备设施较大
气规模效益开发有望取得突破,煤层气产能建设加 规模增长。到2030年,原油战略储备能力大幅提
速,深部煤层气有望成为重要增产新领域,煤炭原 升,成品油储备体系完善,储备能力显著提升,具
位气化开发等可形成商业规模产能,煤制气产能有 备保障突发情况石油需求的能力。随着CCUS和氢能
望扩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可能取得商业突破。 产业的发展以及油气需求不断下降,二氧化碳、氢
按照近年石油增产态势,“十四五”期间,全 气等新介质管输将快速发展,符合条件的部分油气
国石油年产量将增至2.0亿吨以上;随后借助于老油 管道将加快改输新介质。2050-2060年,预计全国
田采收率提高、低品位储量的有效开发和非常规上 二氧化碳输送规模可达10亿吨级,氢气输送规模可
产等,可较长时间稳定在2.0亿吨左右,其中约40% 达亿吨级。
产量分布在中东部地区,海上和西部各占30%左右。
页岩油产量不断增加,2025年可达300万~500万 4 战略举措与重大工程
吨,2030年有望达1000万吨以上。全国天然气产量
保持较快增长,“十四五”年均增产100亿立方米以 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
上,2025年将达2500亿立方米左右,2030年有望达 油气行业要达到上述发展前景,需要从以下6个方面
到2800亿~3000亿立方米,非常规气占比提升到20% 采取系列战略举措,实施系列重大战略工程。
以上。其中,2025年页岩气产量达300亿立方米,煤
层气产量100亿立方米,2030年二者产量均有望大 4.1 强化油气勘探开发,坚定不移推进增储上
幅增加。在随后相当长时期,油气储量动用能力大 产,夯实能源安全“压舱石”基础
幅提升,规模巨大的低品位难动用储量得到有效开 统筹推进“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始终
发,主力老油气区采收率不断提升,油气总产量保 保持强化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定力,实施系
持增长,其中天然气年产量峰值有望超过3500亿立 列油气勘探开发重大工程,不断推进增储上产。
方米。 “十四五”及中长期,按照“深化东部、加快西
部、拓展海上、油气并举、常非并进”的总体思
3.3 基础设施与储备 路,加快构建油气勘探增储新格局;按照“稳定东
未来20年,天然气管道、LNG终端、储气库等 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发展非常规”的石油开
基础设施增长空间较大,预计到2040年,全国天然 发思路和“做大西部、做强中部、发展海域”的天
气管网总里程有望比2020年翻一番,LNG终端接收 然气开发思路,构建石油稳产增产和天然气持续较
能力增加两倍,储气能力提升至天然气消费总量的 快上产新格局。
10%以上。按照储运设施布局提前产业发展5~10年 一是大中型油气田风险勘探工程。针对资源潜
的规律,未来10年将是天然气基础设施发展的历史 力大、技术难度大、风险较大、勘探程度较低的新
窗口期,加大储运设施布局和建设,扩大管网覆盖 区、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持续加大投入,强
率,建成互联互通、统一调度的“全国一张网”。 化科技攻关,着力寻找大中型整装油气田,开拓油
10
战略论坛
TRATEGIC FORUM
气勘探开发新战场,形成增储上产新的大场面。 友好、开放互动、安全可控、成本低廉等基本特征
二是深水深层油气增储上产工程。重点加强塔 的油气物流系统。按照统筹布局、适度超前、优化
里木、四川、准噶尔等中西部盆地及东部断陷盆地 整合、安全可靠、开放共享和兼顾效益的原则,开
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着重加强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 展全国油气基础设施和储备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天
探开发,创新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南海中南部深水 然气管道“四大通道+六纵六横”的骨干管网格
油气勘探开发。 局,“十四五”侧重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西气
三是东部老油田挖潜勘探和精细开发工程。 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川气东送二线、中俄
开展精细挖潜勘探,探边扩层,开拓新领域,努力 管道东线(南段)、中俄远东管道等长输干线管
增加储量,同时实施精细开发,创新开采工艺,不 道建设,建设一批关键枢纽站(群),优先满足
断提高采收率,强化剩余油开发,努力将大庆、辽 “N-1”原则、网络化布局、多层次网络架构、重
河、胜利等东部主力老油田建成百年油田。 点城市双通道双气源等要求,同时加快地区市场
四是低品位难动用储量规模效益开发工程。借 支干线建设。加快省网融入步伐,健全和完善基
助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及政策支持,盘活规模 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加强沿海LNG接收终端建
巨大的低、稠、边等难动用储量,提高资源开发利 设,不断提升接收能力,进一步增强海上资源进
用效率,形成“十四五”及中长期油气上产的重要 口能力。
来源。 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建设,大幅提升国内油气供
五是页岩油气增储上产工程。加强陆相页岩油 应的弹性和韧性,不断提升保障油气供应的兜底能
勘探开发,突破关键技术、经济性瓶颈,努力形成 力。力争用5~10年,建成规模适中、体系完善、类
增储上产大场面,建成一批页岩油增储上产基地, 型合理、运行高效的油气储备能力。强化原油储备
力争到2030年页岩油产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石油 能力建设,大幅提高国家战略储备规模,适度提高
产量长期保持2.0亿吨的重要支撑。推进深层页岩气 商业储备规模;加强成品油储备能力建设,着重完
效益开发,加快推进川渝地区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大 善各级储备体系,显著提升应对突发情况油品供应
气区建设,加强非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规模 保障能力。强化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加强地下储
效益开发,推进页岩气产量迈上新的更大台阶。 气库、储罐等建设,建立健全储气设施建设和运营
六是煤层气增储上产工程。加快已探明储量的 市场化机制,完善各级储备体系,积极探索资源战
产能建设,推进煤层气产量快速上产;同时,加强 略储备和产能储备,大幅提升天然气弹性生产供应
深部煤层气、中低阶煤煤层气的勘探,不断推进规 能力。
模效益开发,形成一批新的煤层气增储上产基地。
积极探索煤炭原位气化开发,力争早日建成较大规 4.3 强化油气行业节能减排降碳,全面实施油气
模产能。 全产业链绿色生产运营行动
一是积极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储运及炼化等全
4.2 强化油气基础设施和储备能力建设,完善储 产业链节能降碳,通过改进设备、完善工艺、优化
备体系,增强国内油气供应弹性和韧性 产能等方式,节约用能,提高能效;同时优化油气
“全国一张网”是以确保油气资源安全供应 行业用能结构,因地制宜实施用能清洁化替代,不
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社会油气储运需求为首要目 断提升全产业链用能清洁化水平。
标,以坚强智慧管网为核心,具有灵活高效、智能 二是积极开展油气开发生产、运输、转换、加
11
Vol.30, No.8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工等环节的余压、余热、冷能利用,提高综合用能 五是面向终端用能市场,基于油气基础设施,
水平和效率。其中大规模长距离高压管道、LNG设 积极开展油、气、电、氢等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推
施、储气库等设施余压、冷能利用潜力大,是油气 进传统加油气站升级与转型发展,建设新型园区化
储运行业节能减排降碳的重要选项。 综合多能服务系统。
三是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绿电交易市场建
设,鼓励采用大用户直接交易等方式购买绿电,有 4.5 强化科技攻关,构建适应“双碳”和能源安
序推进“以电代气、以电代油”,逐步扩大绿电利 全要求的油气行业科技创新体系
用规模。 一是聚焦深水深层、低品位资源等领域,突
四是加强油气全产业链甲烷管控。加强油气开发 破理论、关键技术与装备瓶颈,构建油气增储上产
生产、处理以及管网输送、储气调峰和城镇燃气等环 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体系。着重围绕发现大中型油气
节甲烷泄漏检测监测等,强化油气开发生产、储运环 田,强化超深层地震、高温高压钻井等风险勘探关
节的甲烷回收利用。加快推进甲烷检测计量规范化。 键技术;加强超深层储层改造等技术研发,强化油
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发,加强难动用储量效益开
4.4 大力推进油气行业与新能源融合协同发展, 发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深部页岩气、煤层气、陆相
重构适应“双碳”要求的新业务体系 页岩油气等开发关键技术攻关。
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油气业务与新能源业务 二是大力推进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超临界二
的融合发展,重构适应“双碳”要求的新的业务体 氧化碳管道输送关键技术攻关,尽快突破有关技术
系,推进油气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与装备瓶颈,加快研究制定氢气、二氧化碳长距离
一是基于油气矿区(陆上和海域)、基础设 管输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继续大力推进重大装备国
施所在区域风光水资源富集优势,统筹推进油气开 产化。
发、储气、风光发电、气电调峰等多能融合发展一 三是突破石油原料化利用特别是化工新材料的
体化业务,重点推进天然气开发、储运与风光发电 关键技术瓶颈。加强CCUS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二氧
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新型气电项目,探索开展风光 化碳资源化利用,逐步形成产业化发展技术体系。
氢储运一体化项目。 四是加快提高油气行业生产、运行、管理的数
二是基于二氧化碳源-汇匹配关系,重点围绕 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水平。
驱油驱气提高采收率,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
与封存项目,以主力含油气盆地、油气田为重点, 4.6 坚持加强油气行业国际合作,完善合作方
推进CCUS集群式发展。 式,构建多元化多渠道油气进口格局
三是随着油气需求大幅下降,积极推进退役、 一是继续坚持加大“走出去”力度,本着互利互
低效基础设施的转型发展,着重开展氢气、二氧化 惠原则,完善并创新合作机制与方式,开拓合作新对
碳等新型储运业务。“十四五”期间,积极开展天 象、新领域,加强与资源国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不断
然气管道掺氢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管输等试点示 增加权益资源,提高境外资源开发生产能力。
范项目,逐步建立新介质管道输送网络。 二是加强与油气出口国的贸易合作,不断增加
四是积极推进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有序淘 油气进口来源国,拓宽进口渠道,进一步构建多元
汰落后产能,加快“减油增化”步伐,大力发展新 化多渠道油气进口格局。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油气
型化工新材料产业。 管道合作,积极开辟新的进口通道,进一步增强陆
12
战略论坛
TRATEGIC FORUM
上油气进口供应能力。 碳”目标的政策框架要求,加强油气行业“双碳”
三是开展油气行业节能减排降碳、绿色用能、控 工作顶层设计,明确行业“双碳”工作目标、方向
制排放甲烷等合作,探索炼化产业升级与转型合作, 与重点任务等。加快研究制定油气行业碳达峰行动
探索包括CCUS在内的多种固碳、负碳业务合作。 方案,指导全行业碳排放达峰工作,合理有序推进
四是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合作,根据资源 上中下游各领域、各环节实现碳达峰。考虑在利用
和市场条件,实现油气开发生产绿色用能,同时为 方式、能效、碳排放等方面的显著差异,结合在保
资源国提供绿电供应,探索油气与可再生能源一体 障能源安全中的作用,碳达峰方案要充分体现石
化开发合作新模式。 油、天然气在达峰时间和节奏等方面的差异。研究
制定油气行业碳中和方案,明确基本路径、方向和
5 政策建议 重点任务,差异化制定石油和天然气碳中和方案。
13
Vol.30, No.8 国际石油经济
2022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投入。 衷心感谢自然资源部、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
尽快研究制定油气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财税、 团有限公司有关领导、专家对本文研究提供的指导
金融等支持政策。设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渠 和帮助!
道资金来源的国家专项基金,支持油气生产、储运
参考文献:
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能融合发展的先导性示范试
[1] 何海清, 范土芝, 郭绪杰, 等. 中国石油“十三五”油气
点项目,支持天然气管道混氢输送、超临界二氧化
勘探重大成果与“十四五”发展战略[J]. 中国石油勘探,
碳管道输送等先导性示范试点项目,支持用于提高
2021, 26 (01): 17-29.
油气采收率的CCUS项目,支持生产运营用能清洁
[2] 蔡勋育, 刘金连, 张宇, 等. 中国石化“十三五”油气勘
化、节能提效降碳减排项目。
探进展与“十四五”前景展望[J].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01): 31-42.
5.6 构建面向“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的新型油 [3] 谢玉洪. 中国海油“十三五”油气勘探重大成果与
气行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十四五”前景展望[J].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26 (01):
一是完善油气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发挥新型举 43-53.
14
战略论坛
TRATEGIC FORUM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