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布朗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布朗族
總人口
91,8912000年人口普查
分佈地區
 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臨滄地區的雙江永德雲縣耿馬思茅地區的瀾滄墨江
語言
布朗語
宗教信仰
上座部佛教萬物有靈
相關族群
佤族

布朗族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總人口91,891人2000年人口普查。布朗族人口主要集中於雲南,該省布朗族占布朗人口的98.4%。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除吉林寧夏外,其他省份均有布朗族分佈,以雜居為主。

布朗族是由布朗人、烏人、本人、臘佤人英語Lawa people克木人、克篾人(曼咪人)、佧米人、昆格人、莽人、布芒人(曼丈傣)等幾個講南亞語言的小部族構成的。 他們有自己的語言而沒有文字。其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部分人通漢語文、傣語和佤語,有部分會使用傣文。分佈朗、烏兩大方言和其他小方言。

族源

[編輯]

唐代被稱之為「撲子蠻」,元明清稱之為「蒲蠻」或「蒲莽」,民國時期稱之為「蒲滿」、「黑蒲」,當地漢人及其它一些民族(如彝族等)也曾稱之為「蒲滿」,一般被認為有一定歧視意味,[1][2]民國時佛海縣(今勐海縣)的布朗族聚居區即曾被稱作「蒲滿山」。[1]另外還有漢語稱謂「本人」,意思是「本地人」,一些地方的布朗族也自稱「本族」或「烏」(即「人」的意思)、「阿烏」、「阿娃」、「阿襪」、「阿爾襪」、「阿家」等。[3][1]五十年代,尊重其民族多數人意願,稱之為「布朗族」。[2]

布朗族人口分佈

[編輯]

布朗族世居地為臨滄雙江雲縣西雙版納州勐海縣保山施甸縣,此外在臨滄的永德耿馬縣普洱瀾滄墨江等縣均有分佈。

布朗族村落,西雙版納曼坡村

聚居地

[編輯]

布朗族是雲南省的世居民族。以縣而論,居住在勐海縣為最多,達30605人(2000年人口普查),其次為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12696人)、永德縣(7543人)、瀾滄拉祜族自治縣(6619人)、雲縣(6484人)、施甸縣(5983人)、景洪市(5635人)。

在民族區域自治方面,布朗族和其他民族聯合設立民族縣一個,即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單獨設立民族鄉1個,即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該鄉布朗族人口超過1萬,約佔本地人口的2/3,布朗山布朗族鄉也是全國布朗族最大的聚居地。另外,布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聯合建民族鄉6個。

各地布朗族人口分佈

[編輯]
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布朗族人口列表(普查時點人口,單位:人;   帶色  部分,表示為世居省份)[4]
地區
總人口
布朗族
占布朗族
人口比例(%)
佔地區
少數民族
人口比例(%)
佔地區
人口比例(%)
合計 1,245,110,826 91,891 100 0.0872 0.0074
31省份合計 1,242,612,226 91,882 99.990 0.0873 0.0074
西南地區 193,085,172 90,833 98.849 0.2520 0.0470
華東地區 358,849,244 599 0.652 0.0240 0.0002
中南地區 350,658,477 356 0.387 0.0012 0.0001
西北地區 89,258,221 42 0.046 0.0002 0.0001
華北地區 145,896,933 38 0.041 0.0004 0.0000
東北地區 104,864,179 14 0.015 0.0001 0.0000
雲南 42,360,089 90,388 98.364 0.6384 0.2134
山東 89,971,789 279 0.304 0.0441 0.0003
重慶 30,512,763 261 0.284 0.0132 0.0009
江蘇 73,043,577 180 0.196 0.0693 0.0003
四川 82,348,296 138 0.150 0.0034 0.0002
湖南 63,274,173 100 0.109 0.0016 0.0002
廣東 85,225,007 98 0.107 0.0077 0.0001
河南 91,236,854 77 0.084 0.0067 0.0001
浙江 45,930,651 74 0.081 0.0187 0.0002
廣西 43,854,538 49 0.053 0.0003 0.0001
安徽 58,999,948 33 0.036 0.0083 0.0001
貴州 35,247,695 30 0.033 0.0002 0.0001
海南 7,559,035 23 0.025 0.0018 0.0003
青海 4,822,963 22 0.024 0.0010 0.0005
西藏 2,616,329 16 0.017 0.0007 0.0006
河北 66,684,419 15 0.016 0.0005 0.0000
江西 40,397,598 13 0.014 0.0103 0.0000
黑龍江 36,237,576 10 0.011 0.0006 0.0000
上海 16,407,734 10 0.011 0.0096 0.0001
福建 34,097,947 10 0.011 0.0017 0.0000
湖北 59,508,870 9 0.010 0.0004 0.0000
甘肅 25,124,282 9 0.010 0.0004 0.0000
新疆 18,459,511 9 0.010 0.0001 0.0001
北京 13,569,194 8 0.009 0.0014 0.0001
天津 9,848,731 8 0.009 0.0030 0.0001
山西 32,471,242 6 0.007 0.0058 0.0000
遼寧 41,824,412 4 0.004 0.0001 0.0000
陝西 35,365,072 2 0.002 0.0011 0.0000
內蒙 23,323,347 1 0.001 0.0000 0.0000
吉林 26,802,191
寧夏 5,486,393
現役軍人 2,498,600 9 0.010 0.0081 0.0004

宗教信仰

[編輯]

西雙版納的布朗族人都信仰上座部佛教,各地的布朗族人都崇拜祖先,信仰萬物有靈。

語言文化

[編輯]

布朗族人使用布朗語,分為布郎與阿瓦兩個方言,沒有本民族文字。

布朗族自稱布朗、邦、烏、阿瓦、翁拱。史籍中稱布朗族為「朴子蠻」()、「蒲人」()、「濮滿」、「苞滿」()。 布朗族人的名字十分獨特。傳統上布朗族人沒有姓只有名,凡男子都在名字前加一「岩」字,女子都在名字前加一「伊」字。布朗山的布朗族人還保留着母系氏族社會的遺蹟,實行母子連名制,即小孩出生3天拴線命名,將母親的名子連在孩子的名子之後。

地理

[編輯]

布朗族居住的地區氣候溫和、土質肥沃、雨量充沛。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少而多,適宜於種植茶,聞名世界的普洱茶就是出自布朗族人生活的地方。在巴達山的原始森林中,生長着一棵高達34米、樹齡有1700多年的「茶樹王」,這棵樹被看作是中國作為世界葉故鄉的活見證。

除了茶山茶林之外,在布朗山一帶的叢山峻岭間,還有着參天的原始森林。這裏生長着紅椿麻櫟櫻桃等優質木材和油桐香樟核桃等經濟林木以及野三七羅芙木等各種藥用植物,棲息着許多野生動物。

建築

[編輯]

布朗族人居住的干欄樓與傣族大致相同,為竹木結構。多是兩層,上層住人,樓下關牲畜堆放雜物。地板由龍竹剖開壓成的寬竹板鋪墊而成,臥室與待客之處鋪以篾席。樓上客廳有一方形大火塘,屋內所有家具幾乎全是竹材做成的。一般竹樓可住20年,每隔兩年就要用茅草翻蓋屋頂。

服飾

[編輯]
布朗族女裝,雲南民族博物館
布朗族銀腰帶,雲南民族博物館藏

布朗族人的服裝多是自製的土布做成的,以藍、黑二色為主。婦女上身穿緊身無領短衣,下穿黑色或帶有紅、綠花紋的筒裙,小腿上帶有護腿,頭挽髮髻,纏大包頭。婦女戴銀質的耳環,耳環墜於兩肩,上面飾有紅、黃色的花,青年女子的耳環上還墜有鮮艷奪目的穗子。布朗族男子着對襟無領短衣和黑色肥大長褲,用黑布或白布包頭,還有佩帶手鐲的習慣。過去男子曾有紋身的習俗,老年人有將髮辮盤於頭頂的習慣,至今還盛行染齒的習俗。

飲食習慣

[編輯]
布朗族小鐵鋤,雲南民族博物館藏

布朗族人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小麥、黃豆等雜糧,除食用常見牲畜的肉類外,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蟲。菜餚的以清煮、涼拌居多,野味、魚、蝦、蟲等食物一般用舂、炸、蒸等方法烹製。布朗族人喜食酸辣食物,常醃製酸味食品,如酸筍、酸肉、酸魚等。

布朗族人喜愛飲,多是自家釀製,其中以翡翠酒最為著名。這種酒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鈎子」 的植物的葉子過濾後呈綠色。

布朗族人善於種茶、製茶,茶葉是他們飲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竹筒茶、烤茶、酸茶都是他們的特色茶品。

居住在西雙版納布朗山的布朗族孕婦女嗜食當地紅土,據說此紅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布朗族的男女老少都有抽煙的習慣,還喜食檳榔。

婚姻習俗

[編輯]

布朗族實行一夫一妻制,盛行從妻居。布朗族青年用鮮花表示自己的愛情。布朗青年如果愛上一位姑娘,就送她鮮花,姑娘若有意就把鮮花插在頭巾上。如收到幾個人送的花,就要把鮮花藏到筒帕里,等選中如意郎君後,再當着他的面把鮮花戴上。結婚成親的那天新房要用五彩繽紛的鮮花來裝點,把新房裝扮成了一個漂亮的花房。

布朗族人結婚一般都要舉行兩次婚禮。第一次是新郎到新娘家同居那天,由新娘家舉辦酒席。婚宴前,要將豬肉切成小塊,用竹篾串起烘烤,每戶分送一串,表示「骨肉布親」;同時還要將豬肝剁碎與糯米一起煮成豬肝飯,請寨子裏孩子,寓意婚後及早生子。第二次婚禮在生兒育女後舉行,由新郎家置辦酒席,規模一般比第一次要大,酒席上的菜餚要成雙,以表對新郎、新娘的祝福。

生育習俗

[編輯]

布朗族大多數婦女在懷孕期間有很多禁忌。布朗族多採用舊法接生,產婦一般在自己的睡房邊跪生或蹲生。孩子出生後的臍帶不能丟失,布朗族認為臍帶丟了,魂也丟了。胞衣要洗淨後由產婦的丈夫埋在門坎內,生男孩埋在門坎左邊,生女孩埋在門坎右邊,6、7天後還要用開水燙埋胞衣處。

布朗族很注重產婦的滋養。分娩結束後產婦要吃兩個甜白酒煮雞蛋,要連喝七天用7粒胡椒搗碎摻成的酒。產婦3天後沖洗下身,半月後用草藥洗澡,洗澡的草藥有臭靈丹、金竹葉、冰片葉刺桐樹黑蒿枝、臭牡丹等幾十種植物,還要放一把分娩當天殺雞留的雞毛,據說加上雞毛加強草藥的效力。

喪葬習俗

[編輯]

布朗族普遍實行土葬,僧侶實行火葬。村寨有公共墓地,按老人葬上,小輩葬下,男葬左,女葬右次序安埋。土葬多用竹棺,也有用木棺的。

舞蹈

[編輯]
布朗族樂器

圓圈舞、刀棍舞等都是布朗族喜愛的舞蹈。按布朗族人的說法,不會唱歌的小伙子不會贏得姑娘喜歡的。

節日

[編輯]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 年節:農曆清明後十日左右。過節期間家家都要殺年豬,全寨要宰牛,婦女們做糯米粑粑;年節的當天,晚輩都必須向家族長拜年,並準備兩份用芭蕉葉包好的糯米粑粑,還要在每份上面放一對蠟燭、兩朵鮮花,一份糯米粑粑供奉給祖宗,另一份獻給家族長;有的布朗族在年節時,要到佛寺前的菩提樹下堆沙種花,供奉佛爺獻米花、糯米糕、芭蕉等食品。
  • 厚南節: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布朗族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 祭寨神:農曆一月或六月擇日舉行,節期三天。是以樹寨為單位的祭祀活動,祭祀目的是祈求寨神保佑全寨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祭神時,要先殺一隻雞,然後到村寨的四周和寨子中心滴水祭祀,祭祀完畢大家一起歡宴,最後全寨的青年人都去挖竹鼠,並以竹鼠肉敬神,祈禱豐收。
  • 桑衎節:在清明節後十天、潑水節前五天左右舉行,是布朗族最隆重的節日。在節日期間舉行許多佛事活動。除了舉行迎接太陽儀式外,還到佛寺舉行堆沙、浴佛、潑水等活動。此外,還舉行歌舞比賽和踢藤球等娛樂活動。
  • 洗牛腳:農曆五月,施甸的布朗族特有的節日。節時老人和頭人戴斗笠、披蓑衣,手執楊柳桃枝紮成的掃把,牽着牛羊,把支支紅紙小幡插在各家門前表示祝福。被祝福的戶主應把潔淨的水潑在老人和頭人的身上,示意洗去牛羊腳跡,最後把牛羊牽到寨子外宰殺煮熟共餐。

此外還有祭灶神、祭山神、賧籮籮節、岡永節、祭龍潭、跳會、景比邁、過賽、宋坎、罷完尼節、關門節、祭龍樹、開門節、賧耶、趕聽、濫地節、祭苦拉、火把節、新米節、祭祖先等節日。

禁忌

[編輯]

布朗族忌諱走路的時候擦身而過,不能從別人的腿上跨過,不能跨火塘。進入佛寺要脫鞋,不能摸佛爺、和尚的頭。孕婦忌參加賧佛或參拜佛爺,忌參加婚禮、喪葬儀式以及各種節慶祭典等。思茅地區的布朗族人懷孕期間不能填坑,不補漏洞,房前屋後原有的木樁不可拔掉,不能讓旁人踩到腳,不能跨越房屋建材,不拿野獸肉進家,不拿綠色樹葉進家。

外部連結

[編輯]

來源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王文光; 朱映占; 趙永忠.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 下.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5.09: 190–193. ISBN 978-7-5482-2404-4. 
  2. ^ 2.0 2.1 李德洙; 胡紹華. 中国民族百科全书 15 傣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卷.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6.04: 457–460. ISBN 7-5192-1141-7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3. ^ 桑耀華. 桑耀华学术文选.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5.02: 146. ISBN 978-7-5482-1839-5. 
  4. ^ 國家統計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