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孟菲斯 (埃及)

座標29°50′41″N 31°15′3″E / 29.84472°N 31.25083°E / 29.84472; 31.2508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孟菲斯
mn nfr
孟菲斯的遺蹟
類型城市
位置 埃及吉薩米特拉希納
座標29°50′41″N 31°15′3″E / 29.84472°N 31.25083°E / 29.84472; 31.25083
時期早王朝時期中世紀前期
建成時間公元前31世紀之前
建造者未知,在艾拉-荷爾統治時期就已存在[1]
廢棄時間公元7世紀
官方名稱孟菲斯及其墳場—從吉薩代赫舒爾的金字塔場地群
類型文化
標準i, iii, vi
評定時間1979 (第3屆會議)
參考編碼86
孟菲斯在Egypt的位置
孟菲斯
孟菲斯
孟菲斯的位置

孟菲斯(阿拉伯語:ممفس‎;埃及阿拉伯語ممفيس‎;希臘語Μέμφις)曾是諾姆─阿納赫奇英語Aneb-Hetch的都城,也是下埃及的第一個諾姆。它的遺蹟在拉希納村附近,位於開羅南方20公里處。

根據曼涅托的敘述,這座城市是由法老美尼斯於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的。它是埃及古王國的首都,並直到古地中海時期都是一座重要的城市。[2][3][4]它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河口佔據了一個重要的戰略位置,並是一系列重要活動的故鄉。城市裏有許多的工坊,工廠,以及倉庫,人們在此將商品和食物運往整個王國。在巔峰時期,孟菲斯是商業,貿易和宗教中心。

一般認為孟非斯的保護神是卜塔,他同時也是工匠們的保護神。他的神廟Hut-ka-Ptah(意為「卜塔靈魂的所在」)是城市中最為傑出的建築物之一。曼涅托將這座神廟的名稱翻譯成希臘文Aί γυ πτoςAi-gy-ptos),這個詞被認為是現代埃及在英文中的名字(Egypt)的詞源。

孟菲斯的歷史和古埃及歷史息息相關。它最終的衰落被認為是後來建造的亞歷山大港經濟上超過它的重要性的結果。而它在宗教上的重要性也在《薩洛尼卡敕令》發佈之後,人們逐漸拋棄古代宗教而逐漸消散。

現在這座古代都城的遺址能讓人們一窺它曾經的榮耀。自1979年以來,它就和吉薩的金字塔一同被認定為世界遺產。目前它作為生態博物館開放給人們參觀。

命名

[編輯]
「白城」
聖書體寫法:
O36 T3
R12
N24
「永恆之地」
聖書體寫法:
DdstststO24niwt
「兩土地的生命」
聖書體寫法:
anxn
x
tA
tA
N23
N23
「永恆而美麗的」
聖書體寫法:
mn
n
nfrf
r
O24niwt
孟菲斯
「卜塔靈魂所在」
聖書體寫法:
Hwtt
pr
kA
Z1
p
t
HA40

孟菲斯在幾乎長達4千年的歷史中有過許多不同的名字。《希伯來語經卷》中的挪弗一般是指孟斐斯。孟斐斯是古埃及的一座重要城邑。它在古埃及的名稱是Inbu-Hedj(意為「白城」[5][6])。[7] 由於它的大小,有時候人們也以其他的名字來稱呼它。而這些名字通常來源於附近其他在某個時期重要的建築或地區名。例如,根據一段第一中間期的記載,[8]它被稱呼為Djed-Sut(永恆的地方)而這是特提金字塔的名稱。[9]

在某個時期,這座城市也被稱為Ankh-Tawy(意為「兩片土地上的生命」(Life of the Two Lands))[10]。這個名稱顯示了它位於上埃及下埃及之間重要的戰略地位。它能追溯到中王國時期並經常出現於古埃及的記載中。[11]有一些學者們主張這個名字指的是城市的西部,位於卜塔神廟和薩卡拉墓地之間的有着一棵神樹的地區。[12]

新王國開始的時候(公元前1550年),孟菲斯被稱為Men-nefer(意為「不朽和美麗的」),在科普特語中寫作Menfe。現在英文中的Memphis來自於希臘文對於Menfe的翻譯,而這個名字最初被用來稱呼位於城市西邊[13]佩皮一世金字塔英語Mortuary complex of Pepi I[Fnt 1]

埃及歷史學家曼涅托將這座城市稱為Hut-kaPtah(意為「卜塔靈魂的所在」),他將這個名字在希臘文中寫作Aί γυ πτoς(Ai-gy-ptos)。拉丁文中則寫成AEGYPTVS,最終變成了現代英文中的Egypt。對科普特人的稱呼(Copt)也被認為是來自於這個詞。

在聖經中,門菲斯被稱為Moph或Noph。

歸屬

[編輯]

地點

[編輯]

孟菲斯位於開羅南部20公里的尼羅河西岸。位於開羅南方的一些現代城市和小鎮例如拉希納村,代赫舒爾,阿布希爾,Abu Gorab英語Abu GorabZawyet el'Aryan英語Zawyet el'Aryan都在孟菲斯的範圍內(29°50′58.8″N 31°15′15.4″E / 29.849667°N 31.254278°E / 29.849667; 31.254278)。同時,這座城市也是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分界點(上埃及的第22個諾姆,下埃及的第一個諾姆)。

人口

[編輯]

目前沒有人居住在孟菲斯的遺址處。距離孟菲斯最近的定居點是拉希納村。而因來源不同,估計出的孟菲斯的歷史人口也有很大的不一致。根據T. Chandler的估計,孟菲斯曾經有3萬人居住,並且在它建立直到公元前2250年左右和公元前1557到1400年之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4][15]K.A.Bard對於人口的估計比T. Chandler要保守,她認為這座城市在古王國時期有大約6000人居住。[16]

歷史

[編輯]
這是一個描繪神奈夫頓的儀式性的物品,她主要於孟菲斯得到祭祀。[17]華特斯藝術博物館。

孟菲斯在古王國時期連續做了8個王朝的都城,並於第六王朝時期作為卜塔(創造與藝術之神)崇拜的中心而達到了頂峰。保衛卜塔神廟的雪花石制斯芬克斯仍講述着這座城市曾經的力量和榮耀。由神卜塔,塞克邁特和他們的兒子奈夫頓組成的孟菲斯三位神靈構成了這座城市崇拜的中心。

第十八王朝和新王國開始之後,孟菲斯隨着底比斯的崛起經歷了一小段衰落時期。但在亞歷山大港建城之前於波斯人的手中得到了復興。在古羅馬時期亞歷山大港是最重要的城市,而孟菲斯在福斯塔特於公元641年建城之前一直是埃及第二重要的城市。但在後來它卻遭到了拋棄,並成了附近居民點的採石處。在12世紀之前,它仍是一處雄偉的遺蹟,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成了一處僅比低矮的遺蹟和分散的石塊要好的遺存。

卜塔和賽克邁特站在拉美西斯二世的兩邊。

傳奇的歷史

[編輯]

曼涅托記載的傳說中提到第一位統一上下埃及的法老美尼斯在用堤壩將河分隔開來,之後於河岸上建立了他的都城。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也提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他在波斯帝國時期訪問了這座城市,並發現這個國家的統治者非常注意對堤壩的維護以保證城市不受每年河水泛濫的影響。[18]希羅多德認為這座城市於在他造訪之前2500多年之前於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城。[18]

有一種理論認為美尼斯是一位傳說中的法老,就像羅馬帝國的羅慕路斯一樣。還有一些人認為上下埃及是因為共同的需求而聯合在一起的,並發展出了共同的文化和貿易夥伴,而且上下埃及聯合之後的第一個都城毫無疑問是孟菲斯。[19]古埃及學家還在那爾邁石板上發現了美尼斯和征服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並稱呼自己為法老的那爾邁。這個石板能追溯到公元前31世紀,因此印證了由美尼斯將上下埃及聯合起來的傳說。2012年,一段描述前王朝時期法老Iry-Hor參觀孟菲斯的碑文在西奈被發現了,[1]由於Iry-Hor比那爾邁還要早兩代,這證明那爾邁並不是城市的建立者。[1]

古王國時期

[編輯]

這座城市在古王國時期留下來的信息很少。它是自第一王朝時開始統治孟菲斯地區的法老們的都城。據曼涅托所述,在美尼斯統治的早期,王權的中心位於南方的提尼斯

曼涅托還記載道,古代的資料表明「白城」(the white walls)是由美尼斯所建。在一些記載中它被稱為「白色的堡壘」(Fortress of the White Wall),有可能是法老為了更好的控制這兩個以對方為對手的王國而將權利的中心轉移來的。第三王朝時期位於薩卡拉左賽爾建築群變成了皇室儀葬室,有着所有和皇室有關的東西:神廟,聖地,紀念地,行宮和營房。

孟菲斯的黃金時期始於第四王朝這一時期,孟菲斯仍作為戴有雙冠的法老們的住所以及將兩個王國聯合起來的神聖象徵。卜塔神廟中會進行加冕儀式和大赦等紀念日的慶祝活動,例如賽德節的慶祝儀式。關於這些儀式最早的跡象發現於左賽爾(Djoser)室中。

同時開始了神職人員在卜塔神廟中進行祭祀的傳統。皇室和貴族高官們的葬禮儀式所需獻出的食物和其他物品顯示了這座神廟的重要性。[20]這座神廟也於孟卡拉統治早期被記載在巴勒莫石碑的年鑑上,從記載中我們得知孟菲斯的高階祭司們成對進行祭祀工作,而這種情況至少持續到了特提的統治時期。

這段時期孟菲斯的建築形式和在吉薩的很像。最近的考古活動在第四王朝的王室墓地發現那段時期王國的重心放在皇室墓地的建造上。而這一見解的有力證據來自於城市的名稱,它和第六王朝時期修建的佩皮一世金字塔英語Mortuary complex of Pepi I一樣。接着,孟菲斯變成了一個藝術和建築學實踐場所,充滿了對前任法老們的紀念性建築。

以拉美西斯二世的名義修復的中王國時期雕塑。

所有墓地都被由工匠居住的帳篷所包圍,而他們的唯一工作就是建造皇室墳墓。神廟們由神聖坦密諾斯(Temenos)相連,道路和運河則聯繫着不同的港口,這一景象向四面八方蔓延了好幾公里。孟菲斯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都市帶[21]城市的邊界不斷地向外擴張,而中心地帶仍位於卜塔神廟建築群附近。

中王國時期

[編輯]

中王國前期,埃及的都城和政治中心移去了位於南方的底比斯,這導致孟菲斯經歷了一段時期的低潮。於卜塔神廟西邊手工匠區和墓地的發掘表明,雖然孟菲斯已不是政治中心,但它仍是埃及在商貿和藝術上最重要的城市。[22]

同時發現的遺蹟也展現了這段時期孟菲斯的建造重心。一個有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名字的巨大花崗岩祭台上記載了一位法老為真實之主(master of Truth)卜塔建造了一座神殿。[23]另外一些發現的帶有法老阿蒙涅姆赫特二世名字的石塊則在拉美西斯二世修築巨大的外牆之前被用作支撐巨大石塊的地基。據一塊記載這段時期皇室活動的石板上的記述,法老們還進行了以採礦為目的的遠征,國境外有因遠征而建立的營地,雕像和紀念物則被豎立起來以祭祀神聖的神靈。在卜塔神廟的廢墟中發現了一塊印有名字的石頭,上面記載了將建造建築物的承諾作為對孟菲斯神靈的禮物。[24]而且,在這裏發現的很多經過新王朝時期修復的雕塑能追溯到第十二王朝時期,例如在神廟廢墟當中發現的曾以拉美西斯二世的名義修復的兩座巨大石像。[25]

根據希羅多德[26]狄奧多羅斯[27]的記載,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建造了卜塔神廟的北門。和這位法老有關的遺蹟是在Flinders_Petrie英語Flinders_Petrie所進行的發掘中被發現以及得到確認的。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卜塔神廟高階祭司的馬斯塔巴在這段時期建造在薩卡拉皇室金字塔的附近,這表現了孟菲斯的皇室和祭司有着密切的聯繫。而這一傾向在第十三王朝得到了延續,有一些法老葬於薩卡拉,這證實了孟菲斯在王國內仍保持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喜克索斯人變得強大併入侵埃及的時期(公元前1650年),孟菲斯遭受到了圍攻。在陷落之後,喜克索斯人的國王拆卸,搶劫或損毀了許多孟菲斯的雕像和紀念碑,並於後來將劫掠來得物品運往他們位於阿瓦里斯的新首都。[Fnt 2]皇室宣傳的證據後來被人們發現,並認為是第十七期王朝的底比斯法老們所為,他們於半個世紀之後重新奪回了王國。

新王國時期

[編輯]

第十八王朝隨着底比斯人戰勝入侵者而展開了。儘管阿蒙霍特普二世圖特摩斯四世的統治時期都將一部分皇室的重心放在孟菲斯,但是主要的權力仍在南方。[28]隨着他們統治所帶來的和平時期,孟菲斯因它的地理位置而再一次迎來了繁榮。加強的於其他國家的貿易網絡讓Peru-nefer港變成了通往王國和其他地方(例如朱拜勒黎凡特)的窗口。

新王國時期,孟菲斯還變成了皇室公主和貴族男孩門的教育中心。在孟菲斯出生並長大的阿蒙霍特普二世在他的父親統治時期成了setem—下埃及的高階祭司。在圖特摩斯四世還是孟菲斯的年輕王子的時候,他感受並記錄了一個著名的。在對遺址進行發掘的時候,它在卜塔神廟的東邊發現了一些有着圖特摩斯四世名字的石塊和破損的柱廊。這些遺存來自於一個皇室建築,很有可能是一個正式的宮殿。

在遺址處找到的阿斯塔爾塔神廟(希羅多德曾錯誤地認為這是為希臘女神阿佛洛狄忒而造的)也能追溯到第十八王朝時期,準確的來說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統治時期(公元前1388/86年至1351/1349年)。這位法老在孟菲斯最重要的傑作是一座被稱為「Nebmaatra和卜塔聯合在一起」(Nebmaatra united with Ptah)的神廟。這座神廟在他統治的時期被多次提到,例如在描述孟菲斯高階管理員(High Steward of Memphins)於伊(Huy)事跡的記載中。[29]這座神廟的具體地址至今仍沒被發現,但是來自神廟的石英岩石塊後來被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79至1213年)用來修築一間小型的卜塔神廟。而這讓一些古埃及學家認為這座神廟建於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造的神廟之上。[30]

根據在孟菲斯發現的銘文記載,阿肯那頓(公元前1353/51年至公元前1336/34年,又稱阿蒙霍特普四世)在城中建立了一座阿頓神廟。[31]其中一位掌管祭祀的祭祀的墓室被發現於薩卡拉。[32]他的繼承者圖坦卡蒙(公元前1332至1323年)在統治的第二年的晚些時候將宮廷從阿瑪那遷至孟菲斯。在經歷過被認為是異端對太陽神阿托恩的崇拜之後,圖坦卡蒙在孟菲斯對神廟進行了修復並恢復了一些以往的傳統。

在他統治時期重要政府官員如哈倫海布瑪雅的墓地位於薩卡拉,而哈倫海布後來因成為法老(公元前1319至公元前1292年)而被葬於國王谷。在圖坦卡蒙和阿伊的統治時期,他是圖坦卡蒙軍隊的指揮官,而瑪雅則在圖坦卡蒙,阿伊和哈倫海布的統治時期是國庫的監督官。阿伊在圖坦卡蒙的統治時期是首席部長,並在他之後成為了法老(公元前1323年至1319年)。為了鞏固他的權力,他取了阿肯那頓娜芙蒂蒂的六個女兒中的第三位,圖坦卡蒙的遺孀Ankhesenamun,但他的命運現已不得而知。哈倫海布則在他迎娶娜芙蒂蒂的姊妹Mutnodjemet時做了同樣的事。

由於離新任首都培爾—拉美西斯非常接近,孟菲斯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統治時期得到了新的政治上的重要性。這位法老用巨大象徵着榮耀的符號來裝飾孟菲斯的紀念性建築。他的繼承者麥倫普塔(公元前1213年至1203年)建造了一座宮殿和卜塔神廟東南方的牆壁。在第十九王朝早期,孟菲斯因王室的注意而得到了一些特權,而這個時期也留下了最為明顯的遺蹟。

卜塔高階祭司Shoshenq的浮雕。

第2122王朝時期,拉美西斯啟動了一系列宗教建築物的修建工程。在第三中間期,埃及的地緣政治產生了很大的變動,但孟菲斯並沒有因此衰落。這個時期的法老們在建造位於孟菲斯東北方的新首都塔尼斯時重現了孟菲斯的宗教狂熱。在遺址處發現的殘骸證明那裏也有一座卜塔神廟。據記載,法老Siamun英語Siamun在卜塔神廟的南方建造了一座獻給阿蒙神的神廟,神廟的遺蹟於20世紀早期被弗林德斯·皮特里所發現。[33]

據描述建立22王朝的法老舍順克一世建築上的成就的碑文所述,他建造了卜塔神廟的前庭和高塔,他將之稱為「受阿蒙神眷顧,舍順克萬世不朽的城堡」(Castle of Millions of Years of Sheshonk, Beloved of Amun)。圍繞着這個紀念性建築群的祭祀死者的區域在建成之後還被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這讓一些學者們認為這片地區包括了法老們的皇家墓室。[34]舍順克一世還新建造了一座阿匹斯神廟,這座神廟被用於舉行葬禮儀式,在儀式中,人們會獻祭一頭牛並將其製成木乃伊[35][36]

在城鎮廣場的西邊,人們發現了一個屬於孟菲斯高階祭司的墓地,墓地的時間能追溯到第22王朝。墓地中有奧索爾孔二世英語Osorkon_II的兒子,Shoshenq英語Shoshenq_D王子所建造的一座獻給卜塔的小禮拜堂。而Shoshenq的墓地被Pierre Montet發現於薩卡拉。這座小禮拜堂現位於開羅的開羅國家博物館花園中,它位於同樣是運自孟菲斯的拉美西斯二世的三位巨像之後。

古埃及後期

[編輯]

在第三中間期和古埃及後期,孟菲斯位於埃及本土王國和外來入侵者(例如庫施人,亞述人和波斯人)的交替統治之下。

庫施帝國的國王皮耶在入侵成功後建立了第二十五王朝,王朝的統治中心位於納帕塔。位於博爾戈爾山的阿蒙神神廟中的勝利石碑記載了皮耶對埃及的征服。在奪取了孟菲斯之後,他修復了在利比亞人統治時期被疏於維護的神廟和宗教建築。他的繼任者在卜塔神廟的西南方建造了一些小型禮拜堂。[37]

新亞述帝國強大的威脅下,孟菲斯成了一系列混亂的中心。在塔哈爾卡的統治時期,孟菲斯成了抵抗前鋒的基地。當庫施王向南逃往努比亞之時它被攻破了。亞述王阿薩爾哈東在一些埃及王子的協助下於公元前671年奪取了孟菲斯。他的軍隊洗劫了城市,並屠殺了當地居民,還將他們的頭堆砌成一個個頭堆。阿薩爾哈東帶着他的戰利品回到了他的首都尼尼微並樹立了勝利石碑,碑刻的上顯示塔哈爾卡的兒子們被用鏈條束縛在一起。當國王離剛一離開,埃及人馬上掀起了反抗亞述人統治的活動。

阿普里伊宮殿的殘骸,孟菲斯。

在亞述帝國,亞述巴尼拔繼續了他的父親對埃及的侵略,在一次公元前664年的侵略中,孟菲斯再一次遭到了洗劫,法老坦沃塔瑪尼在追逐下逃往努比亞,亞述帝國佔領埃及全境,而這表示着庫施人對埃及統治的結束。之後,埃及重歸埃及人的統治之下。亞述帝國在50年後被新巴比倫帝國征服,出於對巴比倫入侵的擔心,法老們重建了城市並加強了它的防禦工事,而這體現在在法老阿普里伊所修建的宮殿中。

公元前539年新巴比倫帝國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征服,在波斯統治中,城市的建築得到了保留和修復,而孟菲斯也成了征服埃及的總督的行政中心。一個波斯得防衛部隊駐紮在城市中,可能位於城市的北牆,阿普里伊的豪華宮殿附近。弗林德斯·皮特里所進行的發掘顯示那個區域還有一個軍械庫。在一個半世紀中,孟菲斯都是埃及總督的治所,並正式成了阿契美尼德人所建立的廣大帝國的商業中心。

由當時在位的法老在薩卡拉的塞拉比尤姆神廟中樹立的石碑是了解這段時期孟菲斯的關鍵。在古埃及後期,埋葬神牛的地下墓穴越建越大,這是整個國家宗教本質(hypostasis)發展的表現,特別是在孟菲斯和它附近的墓地。希羅多德認為征服者並不尊重埃及神聖的傳統,而這些發現以及一座岡比西斯二世所建的宗教性建築反駁了這種說法。

埃及的民族主義者逐漸覺醒,但時間略為短暫。阿米爾塔尼烏斯在公元前404年結束了波斯人對埃及的統治。但他在公元前399年10月在孟菲斯被尼斐利提斯一世所擊敗並被殺。尼斐利提斯一世隨後建立了第二十九王朝。對阿米爾塔尼烏斯的處決被記錄在一個阿拉米語的紙莎草文件中(Papyrus Brooklyn 13)。尼斐利提斯一世將首度遷往尼羅河三角洲東邊的門德斯,孟菲斯失去了它作為政治中心的地位。但它仍保持了宗教,商業和戰略中心的地位,並成了用於抵擋波斯人重奪埃及的基地。

內克塔內布一世在全國開始了一系列對於神廟的修復工作。他於孟菲斯的卜塔神廟新建了新的廟牆,建築群內部的神廟和禮拜堂也得到了修繕。內克塔內布二世除了繼續這些工程之外還新建了大型的聖殿,並用高塔,雕塑和兩旁飾有獅身人面像的道路來裝飾它們,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位於薩卡拉墓地的聖殿。這位法老除了防止波斯人對埃及的入侵,還在公元前343年對波斯進行了一次大型進攻,但卻在帕路修斯英語Pelusium被打敗。之後,內克塔內布二世向南逃回了孟菲斯,並在那遭到了波斯國王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的圍攻。最終,法老逃往上埃及,並從那裏逃到了努比亞。

據一個發現於薩卡拉,並能追溯到法老Khababash英語Khabash(公元前338至335年)統治的第二年的神牛石棺上的記載,他給孟菲斯帶來了短暫的解放。但最終大流士三世的軍隊重新奪取了對城市的控制權。

在古埃及後期,孟菲斯數次遭受外族的入侵,並在之後得到了解放。城市還遭到了數次圍剿,而隨之而來的都是埃及歷史上最血腥殘暴的戰鬥。除了在同盟希臘的幫助下取得霸權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外,埃及從未落入入侵者之手,但孟菲斯也從此失去了國都的地位。公元前332年,希臘人來到了埃及並從波斯人手上奪得了埃及的控制權。從此,埃及在1952年的埃及七月革命之前再沒有受到埃及人的統治。

托勒密時期

[編輯]
亞歷山大大帝在孟菲斯的阿比斯神廟中,André Castaigne英語André Castaigne(1898至1899年)。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在卜塔神廟加冕為王,在他死後,埃及迎來了托勒密時期。在這段時期之內,孟菲斯仍然保持了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特別是在宗教方面。在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323年在巴比倫逝世之後,托勒密一世強忍着悲痛將亞歷山大大帝的遺體運到孟菲斯。並宣稱亞歷山大大帝表達了希望被葬在埃及的願望,他接着將亞歷山大大帝的遺體運往卜塔神廟的中心區域,在那裏,卜塔神廟的祭司們對亞歷山大大帝的遺體進行了防腐處理。按傳統,馬其頓王國的國王有安葬先任君主的權利。托勒密二世後來將亞歷山大大帝的石棺運往了位於亞歷山大港的皇家陵墓,但那座陵墓的位置現在已不得而知。據埃里亞努斯的記載,預言家Aristander英語Aristander曾對亞歷山大大帝的安息之地預言到「會感到高興,並永不被征服」(would be happy and unvanquishable forever)。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埃及開始了托勒密王國時期,在這一時期,孟菲斯開始逐漸衰敗了下去。托勒密一世第一次將對塞拉比斯的崇拜引入埃及,並在薩卡拉地區開始了對他的祭祀活動。從這段時期開始,人們在薩卡拉的塞拉比尤姆神廟大興土木,建造了詩人房間(Chamber of Poets),通往神廟的大道,以及一些其他的希臘化建築。這座神廟的名聲甚至傳到了埃及以外的地方,但後來被由托勒密三世建造的亞力山大港塞拉比尤姆神廟英語Serapeum所超過。

托勒密四世托勒密五世於公元前216和196年分別頒佈了孟菲斯法令英語Ptolemaic Decrees。王國主要神職人員代表在卜塔神廟高階祭司以及法老的面前於宗教會議制定了王國未來的宗教條例,稅費額度,新的基金以及給法老的貢物。這些法令被用三種語言(世俗體聖書體古希臘文)記錄在石碑上。最著名的一塊就是羅塞塔石碑,人們利用它於19世紀破譯了古埃及文字。

發現的屬於這個時期的其他石碑以及墓葬促進了人們對這個時期由孟菲斯高階祭司門組成的卜塔高階祭司王朝的宗譜的了解。他們與位於亞歷山大港的皇室有着非常緊密的血統關係,高階祭司們和托勒密王朝的公主們會進行聯姻,以加強兩個家族之間的聯繫。

衰落及遺棄

[編輯]

羅馬人到來之後,孟菲斯和底比斯一樣將它們的地位永遠的讓給了面朝羅馬帝國的亞歷山大港。對最適合埃及新任統治者的意識的二合一神靈-塞拉比斯神崇拜的增加,以及基督教在埃及的生根及發展,意味着孟菲斯古代崇拜的末路。

這座城市在拜占庭時期科普特時期之間逐漸消失,並成了附近定居點的採石場。這些定居點包括了一座阿拉伯人在7世紀佔領埃及之後新建的都城。在孟菲斯以北修建的福斯塔特和之後修建的開羅都使用了從孟菲斯神廟和墓地拆卸下來的石料。在公元13世紀,阿拉伯編年者Abd-ul-Latif英語Abd al-Latif al-Baghdadi (medieval writer)參觀了孟菲斯遺址,並對其描述道:

  • 譯文:這座城市非常古老而且佔地巨大,儘管它經歷過王朝更迭,並受到過不止一次的摧毀,將其從地面上抹去,將建造它的石頭運走,將裝飾它的雕像摧毀;儘管,除了人們之外,四千年的時光也將其損毀,這些廢墟帶給人們的仍是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讓人們不知所措,這世界上最精巧的筆尖也不足以描述它的偉大。隨着人們注視着這座城市,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越發高大,對這片廢墟的每一窺都是歡樂的源泉……孟菲斯遺址的各個方向都要花半天時間成參觀。

儘管我們現在看到的孟菲斯遺址和那位阿拉伯歷史學家所見過的相比不值一提,但是他的記載啟發了一些考古學家。19世紀對於孟菲斯遺址的第一次發掘和弗林德斯·皮特里在此所進行的一系列發掘現已能夠讓人們一窺孟菲斯往日的榮耀。孟菲斯及其墓地,包括石制墳墓,馬斯塔巴,神廟和金字塔,都於197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單內。

遺蹟

[編輯]

在新王國時期,特別是第十九王朝法老們統治的時期,孟菲斯的權利和面積都急劇擴張,並在政治上和建築上能與底比斯一較高下。在塞提一世獻給卜塔神的一座小禮拜堂中發現了這次對孟菲斯發展的證據。經過一個多世紀對孟菲斯的發掘,考古學家們已經能夠逐漸確定這座古城的佈局安排。

大卜塔神廟

[編輯]
藝術家筆下的孟菲斯大卜塔神廟西面前庭。

獻給卜塔的豪特-卡-卜塔(Hout-ka-Ptah)[Fnt 3]是古孟菲斯城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神廟。它是城中最為突出的建築物,在城市中心的區域佔了很大一塊面積。並在數個世紀以來的崇拜中不斷得到擴張及豐富,這座神廟是古埃及最為重要的三個祭祀地點之一,另外兩個是赫里奧波里斯神神廟和底比斯的阿蒙神神廟。

對於這座神廟的大部分了解來自於希羅多德的記載,他於新王國時期很久之後的波斯人第一次入侵時期遊覽了這個地點。希羅多德認為在這座神廟是法老美尼斯所建立的,而且神廟的核心建築只有祭祀和法老才能進入。[40]但是他並沒有對神廟的外觀進行描述。上個世紀的考古發掘逐漸的清理出了神廟的遺址,發掘顯示這是一座被巨大城牆包圍起來的建築群,在南面,西面和東面有着數個紀念碑似的門。

神廟和它的建築遺址現在作為一座生態博物館成列於拉美西斯二世巨像不遠處,而這座巨像原本位於神廟南方的中軸線處。在這裏還有一座巨大的斯芬克斯雕像,它於19世紀被人發現並能追溯到第十八王朝,很有可能雕刻於法老阿蒙霍特普二世或者圖特摩斯四世的統治時期。它是目前還位於原址的這種石雕中保存的最好的例子。

這座室外博物館還有許多其他的石雕,巨像,斯芬克斯以及建築部件。然而,大部分被發現在殘骸都被賣與了世界上主要的博物館。其中很多現在展示於開羅的開羅國家博物館

神廟具體的外觀至今仍不清楚,而且只有通往神廟外圍的主要通道被人們所知曉。最近的考古發掘發現了用來裝飾大門或者高塔的巨像,而這些巨像能追溯到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統治時期。拉美西斯二世同時還在神廟中建造了至少三座神龕,在此,崇拜和他們所獻與的神靈聯繫在一起。

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卜塔神廟

[編輯]

這座小型神廟位於比它大的卜塔神廟的西南角,它被獻給神化了的拉美西斯二世,以及另外三位神明:荷魯斯,卜塔和阿蒙。它現在的全名是拉美西斯卜塔神廟,受阿蒙神的眷顧,神,赫里奧波里斯的統治者。[41]

它的遺蹟被考古學家Ahmed Badawy發現,而Rudolf Anthes則於1955年對抑制進行了發掘。這次發掘行動揭示了一個有着高塔的宗教建築,一個用於貢品儀式的庭院,一個有着圓柱的柱廊,盡頭是一個圓柱大廳以及一個三重聖所,它們全部被密封在由泥磚建成的牆內。神廟表面最近能夠追溯到新王國時期。

神廟面朝東方一條由其他宗教建築鋪成的道路。在此進行的考古發掘顯示城市的南方的確有許多的宗教建築並且極度崇拜孟斐斯的主神,卜塔。

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卜塔和塞克邁特神廟

[編輯]

這座神廟位於城市的東面,在拉美西斯巨像附近。這座小型神廟能最速到第十九王朝,看上去是獻給卜塔和他的神聖配偶賽克邁特以及神化了的拉美西斯二世。它的遺址並不像周圍的建築那樣被保護的很好,而且它的石灰岩地基看上去像是在城市被拋棄之後被人挖了出來。

兩個面朝西方用來裝飾神廟外牆的巨大石像能追溯到中王國時期。現在他們已被移往孟菲斯博物館內部,上面的雕刻描繪了法老面朝行軍的方向,帶着象徵上埃及的白冠英語Hedjet

麥倫普塔建造的卜塔神廟

[編輯]

在神廟建築群的東南方,第十九王朝的法老麥倫普塔為紀念城市的主神卜塔而建造了一座新神殿。弗林德斯·皮特里在20世紀早期發現了這座神廟,並辨認出了希羅多德曾引用過的對希臘神普羅透斯的描述。

Clarence Stanley Fisher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這個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開始於神廟的前部,這個地方由一個大概15平方米的天井組成,南方有一扇刻有法老名字和卜塔稱號的大門。目前,這座神廟只有這個部位得到了發掘,而位於北方的內庭建築仍然還沒有被探尋過。在發掘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型泥磚制建築物的首個痕跡,很快這就被證實是建造在神廟旁邊的儀式性宮殿。有一些石制神廟的關鍵建材被埃及政府捐贈給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作為在金錢上支持發掘的報答,而剩下的則在開羅博物館。

這座神廟在新王國時期一直被人使用,但它後來逐漸遭到了拋棄並被平民挪作他用。漸漸地,這座神廟被城市活動所掩埋,對於神廟的地層學分析顯示在古埃及後期,神廟已經成了廢墟,並很快埋沒在新造的建築物之下。

孟菲斯哈索爾神廟遺址。

哈索爾神廟

[編輯]

Abdullah al-Sayed Mahmud在20世紀70年代於卜塔神廟南廟牆處發現了這座能夠追溯到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的小神廟。[42]它被獻給Sycamore女士,愛神哈索爾。這座神廟在建築上和其他的小型神廟-神殿很像,特別是卡納克神廟。從神廟的大小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哈索爾神的主要神殿,但這的確是在孟菲斯廢墟中發現的唯一一個獻給哈索爾神的建築。

一般認為這座神廟主要用於主要宗教節日的遊行中。在城市裏應該存在着另外一座獻給哈索爾的重要神廟,而且它應該是全國最重要的哈索爾神廟之一,但至今人們仍未找到它的地點。一個類似卜塔神廟旁邊所找到的窪地也許暗示着它的位置。據古代記載,考古學家們認為它可能存有圍牆的遺址以及一個大型紀念碑。

其他的神廟

[編輯]

一座獻給密特拉神的神廟在孟菲斯的北面被人們發現,這座神廟能夠追溯到埃及的羅馬時期。希羅多德曾描述過的阿施塔特神廟位於當他參觀城市時,城市中預留給腓尼基人的區域。據記載,女神奈特位於卜塔神廟北面,但是目前這座神廟和阿施塔特神廟都尚未被發現。

一般認為孟菲斯還有許多獻給卜塔以及其相伴的神靈的神廟。其中有一些已經得到了象形文字的證明,但目前還沒有在城市的廢墟中發現它們的遺蹟。目前,人們在在孟菲斯附近的拉希納村進行着調查和挖掘行動,以期能加深對這個古代宗教城市的理解。

塞克邁特神廟

[編輯]

一座獻給卜塔的妻子,塞克邁特的神廟現在還沒有被人們找到,但是它的存在已經得到了古埃及記載的正式。考古學家們正在尋找他的遺址。

它也許在卜塔神廟的區域裏面,19世紀晚期的發掘中發現了一塊代表「大門」(great door)的石塊,上面印有這位女神的名字,[43]另外一個發現是一個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名字的圓柱,上面還說明拉美西斯二世「受到塞克邁特的眷顧」(beloved of Sekhmet),[44]這兩個發現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這個猜想。這座神廟還被記載於哈里斯大紙莎草中,據其記載,在拉美西斯三世統治時期,卜塔和塞克邁特的兒子的雕像旁邊有一座塞克邁特的雕像,它是受孟菲斯神靈之託建造的,並立於神廟的中心部位。[45][46]

神牛阿比斯的雕像,發現於薩卡拉的塞拉比尤姆神廟(Serapeum)。

阿比斯神廟

[編輯]

孟菲斯的阿比斯神廟是對神牛阿比斯的主祭地點,人們認為阿比斯是卜塔在人世間的代表。一些古典歷史學家(例如:希羅多德,狄奧多羅斯,斯特拉博)的著作中都提及了這座神廟,但是現在它的遺址還沒有被找到。

據希羅多德的記載,神廟的庭院被有着巨像的列柱廊環繞,而且神廟是在普薩美提克一世統治時期建造的。

古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博在羅馬軍隊於亞克興角戰勝克婁巴特拉七世之後隨軍參觀了這個地方。據他的記載,這座神廟位於卜塔神廟附近,且兩個內庭,其中一個供奉的是神牛,而另外一個則是供奉他的母親。在神廟裏,阿比斯被用於神諭,而他的一舉一動都被認為是預言。他的呼吸能夠治癒疾病,而在他附近的人都能受到祝福而增加性能力。在神廟中還有一扇為他而開的窗戶,在某些重要的節日,他的背上會被放上珠寶和鮮花,並被人引導着在街上遊行。

1941年,考古學家艾哈邁德·瓦埃勒(Ahmed Badawy)在孟菲斯發現了第一塊描述阿比斯的孟菲斯遺蹟。這個地方位於卜塔神廟之內,而且是專門為了對神牛進行遺體保存而建造的停屍間。在薩卡拉發現的一塊石碑記載了內克塔內布二世下令對這座建築進行修復,而在內庭北部發現的建築部件能夠追溯到第三十王朝時期,這證明這座神廟的這個部分在那個時期得到了修復。這個停屍間很有可能是古代記載中出現的阿比斯神廟的一部分。這座神聖的遺址可能是神廟唯一留存下來的部分,而它的地點也與斯特拉博和狄奧多羅斯記載的相符,位於卜塔神廟附近。[47]

孟菲斯阿蒙神神廟過樑上的雕刻,顯示Ankhefenmut跪於西阿蒙的皇家橢圓裝飾前。

阿比斯神的大部分雕像來自於位於薩卡拉北部的塞拉比尤姆神廟的墓室中。在那裏發現的最古老的墓葬能夠追溯到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統治時期。

阿蒙神神廟

[編輯]

第二十一王朝時期,法老西阿蒙英語Siamun在卜塔神廟的南方建造了阿蒙神神廟。這座神廟(或神廟群)很有可能獻給由阿蒙,他的妻子姆特和他們的孩子孔斯組成的底比斯三神英語Theban Triad。他是孟菲斯三神(卜塔,塞克邁特和廸姆)在上埃及的對應神。

阿頓神廟

[編輯]

發現於薩卡拉十八王朝孟菲斯貴族墓中的象形文字證實了阿頓神廟的存在。文字中還提及圖坦卡蒙阿肯那頓的統治時期的職業是「孟菲斯阿頓神廟管理員」(steward of the temple of Aten in Memphis)。

從對孟菲斯開始進行發掘的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早期,在城中不同地方發現的人工製品都顯示有一座進行日輪英語Sun (hieroglyph)崇拜的建築。現在,這座建築的具體位置已經無從知曉,有着阿馬納時期特點的遺址上發現的象形文字都提到了這座建築的存在。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編輯]
生態博物館中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人們在孟菲斯遺址處發現了一座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

現在,這座高達10米的雕像成列於孟菲斯博物館中,它是由一座巨大的石灰石雕刻而成的。意大利考古學家喬瓦尼·卡維利亞英語Giovanni Battista Caviglia於1820年在卜塔神廟南大門不遠處發現了這座雕像。由於它的底座和腿部都已經損毀,現在以躺在地上的形式成列於博物館中。雕像上原本的彩繪現在有一部分被保存了下來,但是雕像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人體解剖學上對複雜的人體進行的完美而又細緻的描繪。這座雕像顯示拉美西斯二世帶着象徵上埃及的白冠。

艾特羅·羅塞里尼英語Ippolito Rosellini的調解下,卡維利亞提出將這座雕像獻給托斯卡納大公,利奧波德二世。羅塞里尼曾計算過將這座雕像切成小塊並運往意大利的費用,結果發現它高的驚人。自封為埃及和蘇丹的瓦利以及赫迪夫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曾提出將其贈送給大英博物館,但館方考慮到將巨像運往倫敦太過艱巨,便拒絕了這個提議。因此,這座巨像現在仍在它當年被發掘出來的地方,人們在它上面建了一座博物館來保護它。

這座雕像是曾經用來裝飾卜塔神廟東門的一對巨像之一。另一座卡維利亞於1820年發現的巨像在1950年已被修復,其全高達11米。它一開始被放置於開羅的Bab Al-Hadid廣場,後來,這座廣場被重命名為拉美西斯廣場(Ramses Square)。由於這個地點不適合該巨像,它於2006年被移至吉薩,而人們現在在那對其進行修復。當大埃及博物館於2015年開幕之後,它將會被放到博物館的入口處進行展覽。開羅近郊的赫利奧波利斯有一座該巨像的複製品。

薩卡拉及其墓地

[編輯]
著名的階梯狀左塞爾金字塔,孟菲斯大墓地。

由於孟菲斯曾被使用多年而且城中人口數量龐大,在孟菲斯旁邊的峽谷中有着許多的墓地,而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薩卡拉。除此之外,在城內的神廟西部還建有一些墓地。而這些神聖的地方也不可避免的吸引着虔誠而忠信的信徒們,他們來此祭祀歐西里斯或埋葬他人。

一座被稱為Ankh-tawy的小鎮的一部分位於中王國時期的墓地中。第二十二王朝的法老們擴大了卜塔神廟的西部,以此希望重現拉美西斯年代的榮耀。在這一部分中,人們發現了一個屬於高階祭司們得墓地。

據記載,在這個地方還有一座獻給女神芭絲特的小禮拜堂或祈禱室。這與布巴斯提斯建城之後王朝的法老們所遺留下來的紀念建築相一致。在同一地點,還有一些新王國時期法老們修建的祭廟英語Mortuary temple,古埃及學家們認為這些祭廟與底比斯的祭廟有着相同的功能。

皇室宮殿

[編輯]

孟菲斯在八個多王朝英語List of ancient Egyptian dynasties時期內都是國家的權力中心。根據曼涅托的記載,孟菲斯的第一個宮殿是由第一王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那爾邁的繼任者荷爾-阿哈建造的。他在孟菲斯建造了一座有着白牆的堡壘。古埃及的記載中也提到了一些由古王國法老們建造的宮殿,有一些則是在主要皇家金字塔塔下建造的。它們佔地巨大,並有着園林和湖泊。[48]除了下面講到的宮殿,一些其他的來源還記載了一座在城中發現的由圖特摩斯一世建造的宮殿,它直到圖特摩斯四世統治時期一直被人們使用。

阿普里伊宮殿遺址,俯瞰着孟菲斯。

據麥倫普塔赫統治時期官方文件記載,他建造了一座有圍牆包圍的建築群,裡面包括了一個神廟和相鄰的宮殿。[49]而之後的法老阿普里伊在一個小山丘上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宮殿,在那能俯瞰整個城市。這座宮殿是古埃及後期神廟區域建造計劃的一部分,計劃中包括了一個皇室宮殿,一座城堡,一些兵營和兵工廠。在弗林德斯·皮特里對這片區域的發覺行動中發現了軍事活動留下的痕跡。[50]

其他的建築

[編輯]

在位於城市中央的宮殿和神廟周圍分佈着城市的不同區域,在這些區域中有着工匠的工作坊,軍械庫和造船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居民區,其中有一些是主要由外國人居住的——一開始是赫梯人腓尼基人,後來是波斯人,最後是希臘人。這座城市位於交易通道的交匯處,吸引着地中海地區不同地方的各式商品。

古代文獻記載中提到了孟菲斯將常有城市整體的開發計劃。除此之外,證據顯示尼羅河在幾個世紀中一直向東變遷,而這給了孟菲斯向東部新區域進行開發的場所。[51]城市的這個部分有着巨大的卜塔神廟東門。

歷史記載及對孟菲斯的探索

[編輯]

在古代時期,孟菲斯就是一座非常出名的城市,並在古埃及及以外的地方被頻繁的提到。在不同地方發現的外交記錄顯示了這座城市與同時期地中海地區,近東和非洲各個帝國的交流。其中一個例子是阿馬爾奈文書,裏面記錄了孟菲斯和巴比倫以及黎巴嫩地區英語History of ancient Lebanon其他城邦君主間進行的貿易。

古代的記載

[編輯]

在公元前第一個千年的後半期,孟菲斯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古代歷史學家的著作中,特別是隨着埃及與希臘之間貿易的發展,這種情形變得越來越普遍。隨着貿易商來埃及探險的旅行者們所留下的記載給現在人們重現這座古老的首都昔日榮耀提供了工具。其中,主要的古典作家們有:

除此之外,這座城市航經常被拉丁或希臘的作家們所引用,蘇埃托尼烏斯[55]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56]對孟菲斯中的阿比斯崇拜進行細緻的描寫,但其他的作家很少像他們一樣對城市整體或者城市中宗教進行具體描述。在接下來的基督教時期,這座城市突然遭到了遺棄,很少來源能夠提供關於這座城市默契城中事物的記載。

直到阿拉伯人入侵埃及的時候,關於孟菲斯的記載才重新出現,但那個時候孟菲斯已經是一片廢墟了。這段時期,主要的作者們有:

早期的探索

[編輯]
Memphis, Egypt in 1799.
詹姆士·倫內爾英語James Rennell於1799年繪製的孟菲斯和開羅地圖,顯示了尼羅河河道的變遷。

Jean de Thévenot英語Jean de Thévenot在他於1652年前往埃及的時候識別出了孟菲斯的位置,而這證實了古代阿拉伯作家們的記載。他對這個地區的描述非常簡略,但這是對這個地方進行探索的第一步,並啟發了後期考古學發展之後對這裏的探索。[57]在孟菲斯所進行的第一次考古發掘發生在拿破崙於1798年進行埃及-敘利亞戰役期間。對遺址處的研究確認了Thévenot當年的發現,而隨軍的科學家們對遺址進行了第一次研究。這第一次研究結果發表在對埃及的描述英語Description de l'Égypte上,隨同還有一張孟菲斯地區的地圖,這是第一張精確描繪孟菲斯位置的地圖。

Joseph Hekekyan在孟菲斯發現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19世紀

[編輯]

早期法國的探索行動為19世紀並一直持續至今的深入研究鋪平了道路。這些研究由一些頂尖的探險者,古埃及學家以及主要考古研究所所組成。以下是一個不完整的名單:

  • 卡維利亞(Caviglia)和斯洛恩(Sloane)於1820年對遺址進行了第一次發掘。他們發現了躺在地上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現在,巨像被成列於博物館中。
  • 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在他於1828到1830在埃及旅行期間途徑孟菲斯。他描述了卡利威亞和斯洛恩的大發現,在遺址進行了短暫的發掘並翻譯了一些碑文殘片上的文字。他曾承諾等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進行研究之後要回到孟菲斯,但他1832年的突然死亡讓這一計劃落了空。[58]
  • 卡爾·理查德·萊普修斯在普魯士於1842年遠征期間對遺蹟進行了一次短暫的研究,並繪製了一幅地圖,而這幅地圖成了以後探索和發掘的基礎。[59]

埃及英治時期,考古學科技的發展以及對尼羅河泛濫平原的系統性耕作導致了一些意外的考古發現。很多遺蹟都到了為倫敦巴黎柏林都靈的博物館收集館藏而在埃及旅行的收藏家手裏。在一次耕作中,埃及的農民於1847年在拉希納村附近發現了羅馬時期的米特拉神廟遺址。

之後任職於埃及政府的Joseph Hekekyan於1852至1854年對這個地方進行了地質調查,並在調查中意外地發現了一些遺址,例如Kom el-Khanzir(位於大卜塔神廟的東北方)。這些有着浮雕裝飾的石頭原本用在孟菲斯的阿頓神神廟上,現在幾乎可以肯定這些石頭被重新使用於其他建築物的建造中。他還發現了由紅色花崗岩製成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這些考古學上的大發現導致很多古埃及文物都被運離了埃及。奧古斯特·瑪麗特英語Auguste Mariette於1850年參觀了薩卡拉,他意識到埃及需要一個組織來管理這些考古發掘和保護行動,以保證古埃及珍寶的安全。他隨後於1859年組織成立了埃及文物最高理事會英語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EAO),並組織了對孟菲斯的發掘,在發覺行動中第一次發現了大卜塔神廟存在的證據以及古王國時期的皇室雕像。[60]

20世紀

[編輯]

英國古埃及學家弗林德斯·皮特里於1907年至1912年進行的挖掘清理出了目前看到的孟菲斯的大部分遺址。這些挖掘的重要發現包括了卜塔神廟的柱廳,拉美西斯二世的橋塔,雪花石制斯芬克斯巨像,阿普里伊宮殿的北牆。他同時還發現了法老西阿蒙(Siamun)建造的阿蒙神神廟以及麥倫普塔建造的卜塔神廟。[61]他的挖掘工作後來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所打斷,而繼承其工作的其他考古學家們發現了這座古老都會的一些已被遺忘的建築。

以下是主要發現的時間線:

  • 1914至1921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在麥倫普塔卜塔神廟進行的發掘發現了與其相連的宮殿。
  • 1942年,由古埃及學家Ahmed Badawy主持的發掘發現了拉美西斯建造的一座小卜塔神廟和22王朝的王子Shoshenq墳墓的小禮拜堂。[62]
  • 1950年,古埃及學家Labib Habachi英語Labib Habachi代表埃及文物最高理事會(EAO)發現了塞提一世的禮拜堂。埃及政府決定將拉美西斯二世的紅色花崗岩巨像移至開羅並放置於城市的中央火車站處。後來,放置雕像的廣場被命名為拉美西斯廣場。
  • 1954年,修路工人們在Kom el-Fakhri意外的發現了中王國時期的大墓地。[63]
  • 1955至1957年,魯道夫·安特斯代表賓夕法尼亞大學搜索並清理了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小型卜塔神廟和阿比斯的防腐間。[64]
  • 1969年,人們在小哈索爾神廟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禮拜堂。[42]
  • 1970至1984年,在Abdullah el-Sayed Mahmud,Huleil Ghali和Karim Abu Shanab的指揮下,EAO進行的發掘清理了小哈索爾神廟。
  • 1980年,進行了對阿比斯防腐間的發掘,位於埃及的美國研究中心對這次發掘進行了研究。[65]
  • 1982年,古埃及學家研究並記錄了在拉美西斯建造的小卜塔神廟的發現。[66]
  • 1970和1984至1990年,倫敦進行了發掘。這次行動對拉美西斯二世的柱廳和橋塔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挖掘。此次發掘發現了能夠追溯到阿蒙涅姆赫特二世統治時期的用花崗岩石塊制年表。發掘了卜塔高階祭司的墓地,並研究了對薩卡拉墓地所進行的探索。[67]
  • 2003年,EAO重啟了對小哈索爾神廟的挖掘行動。
  • 2003至2004年,由俄羅斯和比利時人所組成的聯合探險隊對孟菲斯北牆進行了挖掘。

孟菲斯的圖片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
    ppii
    >Y5
    N35
    F35O24

    」Ppj-mn-nfr「 = Pepi-men-nefer,意為佩皮是完美的(Pepi is perfection)或者佩皮是美麗的(Pepi is beauty)。
  2. ^ 這些遺蹟大多數後來都被拉美西斯二世修復了,以此裝飾他那位於培爾—拉美西斯的新首都。但它們後來在第三中間期的時候又被移至塔尼斯,目前,在埃及各個古都的遺址都有發現它們的蹤跡。(Most of these relics would be subsequently recovered by Rameses II in order to decorate his new capital at Pi-Rameses. They were later moved again during the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to Tanis, and many have been found scattered among the ruins of the country's various ancient capitals.)
  3. ^
    Q3
    X1
    V28O6X1
    O1
    D28O49

    ḥw.t-k3-Ptḥ = Hout-ka-Ptah(豪特-卡-卜塔)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P. Tallet, D. Laisnay: Iry-Hor et Narmer au Sud-Sinaï (Ouadi 'Ameyra), un complément à la chronologie des expéditios minière égyptiene, in: BIFAO 112 (2012), 381–395, available onlin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9 August 2017.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talle」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 ^ Bard, Encyclopedia of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Egypt, p. 694.
  3. ^ Meskell, Lynn (2002). Private Life in New Kingdom Egyp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34
  4. ^ Shaw, Ian (2003). 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279
  5. ^ M. T. Dimic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14:19GMT 1.10.11
  6. ^ Etymology website-www.behindthename.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14:22GMT 1.10.11
  7. ^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Egypt's Nile Valley Supplement Map, produced by the Cartographic Division.
  8. ^ Hieratic Papyrus 1116A, of the Hermitage Museum in Saint Petersburg; cf Scharff, Der historische Abschnitt der Lehre für König Merikarê, p.36
  9. ^ Montet, Géographie de l'Égypte ancienne,(Vol I), p. 28-29.
  10. ^ Najovits, Simson R. Egypt, trunk of the tree: a modern survey of an ancient land (Vol. 1–2), Algora Publishing, p171.
  11. ^ Najovits, Simson R. Egypt, trunk of the tree: a modern survey of an ancient land(Vol. 1–2), Algora Publishing, p171.
  12. ^ Montet, Géographie de l'Égypte ancienne,(Vol I), p. 32.
  13. ^ McDermott, Bridget (2001). Decoding Egyptian Hieroglyphs: How to Read the Secret Language of the Pharaohs. Chronicle Books , p.130
  14. ^ Chandler, Tertius ( thertgreg1987). Four Thousand Years of Urban Growth.
  15. ^ 歷史上的城市規模
  16. ^ Bard, Encyclopedia of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Egypt, p. 250
  17. ^ Nefertem. The Walters Art Museum. [2014-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8. ^ 18.0 18.1 Herodotus, The Histories(Vol II), § 99
  19. ^ Manley, Bill (1997). The Penguin Historical Atlas of Ancient Egypt. Penguin Books.
  20. ^ Breasted, Ancient Records of Egypt, p. 109-110.
  21. ^ Goyon, Les ports des Pyramides et le Grand Canal de Memphis, p. 137-153.
  22. ^ Al-Hitta, Excavations at Memphis of Kom el-Fakhri, p. 50-51.
  23. ^ Mariette, Monuments divers Collected in Egypt and in Nubia, p. 9 and plate 34A.
  24. ^ Mariette, Monuments divers Collected in Egypt and in Nubia, § Temple of Ptah, excavations 1871, 1872 and 1875, p. 7 and plate 27A.
  25. ^ Brugsch, Collection of Egyptian monuments, Part I, p. 4 and Plate II. This statue is now on display at the Egyptian Museum in Berlin.
  26. ^ Herodotus, The Histories(Vol II), § 101.
  27. ^ Diodorus Siculus, Bibliotheca historica,(Vol I), Ch. 2, § 8.
  28. ^ Cabrol, Amenhotep III le magnifique, Part II, Ch. 1, p. 210-214.
  29. ^ Petrie, Memphis and Maydum III, p. 39.
  30. ^ Cabrol, Amenhotep III le magnifique, Part II, Ch. 1.
  31. ^ Mariette, Monuments divers collected in Egypt and in Nubia, p. 7 & 10, and plates 27(fig. E)& 35(fig. E1, E2, E3).
  32. ^ Löhr, Aḫanjāti in Memphis, p. 139-187.
  33. ^ Petrie, Memphis I, Ch. VI, § 38, p. 12; plates 30 & 31.
  34. ^ Sagrillo, Mummy of Shoshenq I Re-discovered?, p. 95-103.
  35. ^ Petrie, Memphis I, § 38, p. 13.
  36. ^ Maystre, The High Priests of Ptah of Memphis, Ch. XVI, § 166, p. 357.
  37. ^ Meeks, Hommage à Serge Sauneron I, p. 221-259.
  38. ^ Joanne & Isambert, Itinéraire descriptif, historique et archéologique de l'Orient, p. 1009.
  39. ^ Maspero, Histoire ancienne des peuples de l'Orient, Ch. I, § Origine des Égyptiens.
  40. ^ Herodotus, The Histories(Vol II), § 99.
  41. ^ Anthes, Mit Rahineh, p. 66.
  42. ^ 42.0 42.1 Mahmud, A new temple for Hathor at Memphis.
  43. ^ Brugsch, Collection of Egyptian monuments, p. 6 and plate IV, 1.
  44. ^ Brugsch, Collection of Egyptian monuments, p. 8 and plate IV, 5.
  45. ^ Breasted, Ancient Records of Egypt, § 320 p. 166
  46. ^ Grandet, Le papyrus Harris I, § 47,6 p. 287.
  47. ^ Jones, The temple of Apis in Memphis, p. 145-147.
  48. ^ Lalouette, Textes sacrés et textes profanes de l'Ancienne Égypte(Vol II), p. 175-177.
  49. ^ Herodotus, The Histories(Vol II), § 112.
  50. ^ Petrie, The Palace of Apries (Memphis II), § II, p. 5-7 & plates III to IX.
  51. ^ Jeffreys, D.G.; Smith, H.S (1988). The eastward shift of the Nile's course through history at Memphis, p. 58-59.
  52. ^ Herodotus, The Histories(Vol II), paragraphs 99, 101, 108, 110, 112, 121, 136, 153 and 176.
  53. ^ Diodorus Siculus, Bibliotheca historica(Vol I), Ch. I, paragraphs 12, 15 and 24; Ch. II, paragraphs 7, 8, 10, 20 and 32.f
  54. ^ Strabo, Geographica, Book XVII, chapters 31 and 32.
  55. ^ Suetonius, The Twelve Caesars, Part XI: Life of Titus.
  56. ^ Ammianus Marcellinus, Roman History, Book XXII, § XIV.
  57. ^ Thévenot, Relation d』un voyage fait au Levant, Book II, Ch. IV, p. 403; and Ch. VI, p. 429.
  58. ^ Champollion-Figeac, l'Égypte Ancienne, p. 63.
  59. ^ Lepsius, Denkmäler aus Aegypten und Aethiopien, booklets of 14 February, 19 February, 19 March and 18 May 1843, p. 202-204; and plates 9 and 10.
  60. ^ Mariette, Monuments divers collected in Egypt and in Nubia.
  61. ^ Petrie, Memphis I and Memphis II.
  62. ^ Badawy, Grab des Kronprinzen Scheschonk, Sohnes Osorkon's II, und Hohenpriesters von Memphis, p. 153-177.
  63. ^ El-Hitta, Excavations at Memphis of Kom el-Fakhri.
  64. ^ Anthes, works from 1956, 1957 and 1959.
  65. ^ Jones, The temple of Apis in Memphis.
  66. ^ Málek, A Temple with a Noble Pylon, 1988.
  67. ^ Jeffreys, The survey of Memphis,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