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核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核酶

核酶(英語:ribozyme)又稱酶性核酸[1]核糖核酸酵素[2],是具有催化特定生物化學反應的功能的RNA分子,類似於蛋白質中的

反應

[編輯]
有催化活性的核糖核酸(RNA)
  • 大多數核酶通過催化轉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鍵水解反應參與RNA自身剪切、加工過程。

在核酶的發現之前,「」定義為催化作用的蛋白質[3],是唯一已知的生物催化劑

有催化活性的核糖核酸(RNA)。是1981年切赫(T.Cech)最先發現的,以後由他命名,尚無統一的中文譯名。和酶(蛋白質催化劑)相比,細胞內的RNA催化劑是極少的。現在已知的幾十種天然RNA催化劑的絕大部分參與RNA的加工和成熟。按它們的作用方式可分為剪切型(把RNA前體的多餘部分切除),和剪接型(把RNA前體的內含子部分切除並把不連續的外顯子部分連接起來)。根據所作用的底物不同,又可分成自體催化和異體催化兩類。絕大多數RNA催化劑以自身為底物進行自體催化,可以是自我剪切,也可以是自我剪接。RNA催化劑比酶的催化效率低,有的RNA催化劑具有多種酶的功能。如纖毛原生動物四膜蟲的rRNA前體的內含子序列具有核糖核酸酶等5種酶的活性,其水解RNA的速率為每分鐘兩次,而胰RNA酶的作用速率則為每秒鐘數千次。切赫奧爾特曼(S.Altman)因對RNA的催化性質研究的突出貢獻,共獲198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發現

[編輯]
  • 最早發現大腸桿菌RNaseP的蛋白質部分除去後,在體外高濃度Mg2+存在下,留下的RNA部分(MIRNA)具有與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來源請求]
  • 後來發現四膜蟲L19RNA在一定條件下能專一地催化寡聚核苷酸底物的切割與連接,具有核糖核酸酶和RNA聚合酶的活性。[來源請求]

影響

[編輯]
  • 核酶的發現挑戰了所有都是蛋白質的傳統觀念。此後,酶定義為「大分子生物催化劑」,而不僅僅是蛋白質。

已知的核酶

[編輯]

參閱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21-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2). 
  2. ^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3176960/[失效連結]
  3. ^ Enzyme defin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ictionary.com Accessed 6 April 2007
書籍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