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黑龙潭及龙王庙

坐标40°2′28.39″N 116°11′34.62″E / 40.0412194°N 116.1929500°E / 40.0412194; 116.19295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运河
黑龙潭及龙王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坐标40°2′28.39″N 116°11′34.62″E / 40.0412194°N 116.1929500°E / 40.0412194; 116.1929500
分类古建筑
时代不详
编号6-810(7-1973-3-009)
认定时间2006年(2013年合并项目)

黑龙潭及龙王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画眉山。[1][2]

历史

[编辑]

颐和园向西,沿京密引水渠旁边的温颐公路,过冷泉村,便进入温泉镇辖区。顺着温颐公路可见一座小山,即“画眉山”,黑龙潭龙王庙便位于山顶。《帝京景物略》载,“黑龙潭在金山口北,依岗有龙王庙,碧殿丹垣,廊前为潭,土人云有黑龙潜其中,故名黑龙潭。”当地人传说黑龙是东海龙王之子,一年外出归来,发现栖身的龙潭遭一条白龙占据,白龙常幻化为白衣秀士作恶,危害百姓,黑龙乃和白龙在半空中厮杀,最终黑龙将白龙摔死在画眉山上,黑龙重返黑龙潭。传说,画眉山上一块大石头至今仍有很深的沟槽,是白龙被摔死之处,被当地人称为“摔龙石”。[1]

1902年《Ein Tagebuch in Bildern》中的黑龙潭

龙王庙的始建年代不详,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万历十四年(1586年)、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均曾重修。[2]

旧时遇到干旱,附近几十里的水源都枯竭时,唯有黑龙潭水终年不绝。无论雨量多大,黑龙潭水也不涨;干旱时,黑龙潭水也不下降。黑龙便成为传说中掌管云雨之神,对逢干旱求雨者,有求必应。村民为答谢黑龙之恩,出资出力供奉龙王庙。[1]

1906年《Peking》中的黑龙潭

明朝万历帝清朝康熙帝乾隆帝等皇帝,均曾来此处祈雨、观潭。为此,龙王殿南侧还兴建了供皇帝休憩的行宫数十间。传说,乾隆帝88岁时,还曾亲来该庙向龙王叩头。为此,乾隆帝破例将该庙顶上的绿琉璃瓦换成皇家专用的黄琉璃瓦。[1]

明清两朝,黑龙潭祈雨活动规格高、规模大。每次祈雨,先由钦天监择日,拟出王公大臣参加祈雨者名单及祈雨规模,随后由礼部奏请皇帝批准,再由翰林院撰写祝文。为了显示虔诚,皇帝来此时不乘辇,不设置卤薄,躬亲祝帛。农历每年四月,龙王庙举办庙会,附近各村的小车会、高跷会、五虎棍、幡会等民间花会云集,有时还外请戏班前来唱戏,前来参加庙会的游人成千上万。[1]

1902年《Ein Tagebuch in Bildern》中的黑龙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潭及龙王庙被辟为疗养院。1984年5月,“黑龙潭及龙王庙”被定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卫生局筹资重修。[1]

2003年,黑龙潭及龙王庙作为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的子项。2013年,并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子项[3]

建筑

[编辑]

黑龙潭龙王庙依山而建,坐西朝东。整座庙宇在绿树丛中,环境清雅。主要建筑有:[1]

  • 山门:山门额题“敕建黑龙王庙”,未书年款,题字年代不详。山门顶覆黄琉璃筒瓦,鸱兽吻大脊。山门一间,进深1.8米,面阔5米。
  • 黑龙潭:山门北面是黑龙潭,四周建有一座半圆形回廊,宽1米余,回廊内侧被30余根木柱分隔为33间,回廊为灰瓦白墙,墙壁上有圆形、方形、棱形、扇形等形状的什锦窗。根据地方志记载,黑龙潭面积十亩,水自石罅中流去,终年有水下溢到田间。21世纪初,因为超采地下水,黑龙潭水深不盈尺。
  • 牌楼:沿着花岗岩石阶走过11级,南、北两侧各有一座碑楼,均为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木结构牌楼。
  • 碑亭:石碑上刻有清朝雍正帝乾隆帝的御笔,记载了龙王庙的历史及皇帝来该庙求雨的经过。碑座都是二龙戏珠图案。
  • 龙王殿:登上7级石阶进入一座琉璃门,便来到龙王殿所在院落。进门登上11级台阶来到平台,再登3级台阶便可来到龙王殿。龙王殿面阔3间,歇山式前山卷棚抱厦,顶覆黄琉璃瓦,殿内正中供奉龙王坐像。殿侧立着明朝成化年间的汉白玉石碑一座,碑上记述了龙王庙建庙经过。碑文记载,龙王庙建于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封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1]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