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小柴昌俊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59.16.13.229留言2016年10月4日 (二) 13:19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小柴昌俊
小柴 昌俊(こしば まさとし)
File:Masatoshi Koshiba.jpg
出生 (1926-09-19) 1926年9月19日98歲)
大日本帝國愛知縣豐橋市
居住地日本
国籍 日本
母校東京大學
知名于微中子天文学
超新星中微子檢測
奖项仁科芳雄獎(1987)
朝日獎(1987)
洪堡研究獎英语Humboldt Prize(1997)
文化勳章(1997)
沃爾夫物理學獎(2000)
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02)
诺贝尔物理学奖(2002)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2003)
富蘭克林獎章(2003)
科学生涯
机构東京大學
东海大学
博士導師朝永振一郎
博士生戶塚洋二
梶田隆章
鈴木厚人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小柴 昌俊
假名こしば まさとし
平文式罗马字Masatoshi Koshiba

小柴昌俊(日语:小柴 昌俊こしば まさとし Masatoshi Koshiba ?,1926年9月19日),日本物理学家日本学士院会员。現任东京大学国际基本粒子物理中心(ICEPP)高级顾问,東京大學僅有的5名特別榮譽教授之一。敘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文化勳章獲得者。

1987年,小柴教授在超级神冈探测器完成人類史上首次的中微子發生觀測。2002年,小柴與戶塚洋二梶田隆章三人同獲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同年因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柴教授是首位「雙博士」頭銜的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此外亦是日本人第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雙料得主。他的老師朝永振一郎、門生梶田隆章也都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生平與成就

1926年9月19日,小柴昌俊出生於大日本帝國爱知县丰桥市出身,是旧日本帝国陆军大佐小柴俊男之子。195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学专业,1955年于纽约罗彻斯特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67年于东京大学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師從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朝永振一郎

小柴昌俊教授對中微子物理實驗研究和天體物理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所領導的日本神岡實驗室(超级神冈探测器)的研究工作獨立地證實了由雷蒙德·戴維斯首先發現的太陽電子中微子與理論預言的差值,並在1987年第一次截獲由超新星(SN1987A)爆炸所釋放的中微子,打開了天體物理中極為重要的中微子窗口。

早年

小柴昌俊幼時夢想當軍人音樂家,但在12歲忽然罹患小兒麻痺症,其後遺症造成右臂殘疾,致使夢想破滅。然而,就在他住院期間,導師送了他一本愛因斯坦的書,卻使他從此走上了物理研究的道路。

小柴就讀舊制第一高等學校(現·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時成績極差。有一次他偶然在高校浴室(當時的高校為全住宿制)中聽到教師議論「小柴的成績實在太差,即使進入東大,也只能讀印度哲學」。小柴聞言大受刺激,遂要求室友朽津耕三(現·東京大學化學科名譽教授)擔任他的家庭老師,惡補物理。最終,小柴如願考入東大物理學科。

讀大學時,小柴的成績依舊很差,理論物理考試成績不佳。東大畢業後,憑藉朝永振一郎的推薦信,得以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羅徹斯特大學留學。

晚年

2002年,成為第11位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之後,小柴獲得許多本國的榮譽,包括:明治大學榮譽博士、東京都榮譽都民、杉並區榮譽區民、横須賀市榮譽市民、杉並區立桃井第五小學校榮譽校長。東京大學理學系研究科於2005年設置小柴廳以紀念他的貢獻。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小柴曾表示「希望自己指導的學生也能獲獎」,此一夢想在2015年因梶田隆章獲獎成真。

門生與家族

小柴曾經說「在繼承我衣缽的弟子當中,有2人足以獲得諾貝爾獎」。一般認為他指的是戶塚洋二梶田隆章。2015年梶田正式獲獎[1],並在諾貝爾講座(Nobel Lecture)中指名感謝小柴昌俊、戶塚洋二的關鍵性貢獻[2]

2008年7月10日,戶塚洋二因大腸癌去世。小柴在《文藝春秋》2008年9月號撰文「弟子の弔辞を読む痛恨」追悼他,文章稱「若戶塚再多活18個月,必能獲得諾貝爾獎」。為紀念身為世界級物理學家的已故門生,小柴於2010年出資設立「折戶周治獎」與「戶塚洋二獎」,分別獎勵對於加速器與素粒子研究做出傑出貢獻的人[3]

小柴的恩師朝永振一郎是小柴夫婦的媒人。香川大學工學部教授小柴俊是小柴昌俊之子。

榮譽

軼事

退休後的小柴昌俊相當熱衷電子遊戲,曾自稱是「世界最高齡的電玩迷」。《最終幻想》是他最喜歡的遊戲[4]。此外,他也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尤其喜歡莫札特的作品。

小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隔天,島津製作所的工程師田中耕一即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寫下歷來日本人獲獎的最短間隔(不到24小時)。與長年預期獲獎的小柴相比,默默無名的田中被視為「上班族的諾貝爾傳奇」,立即吸走了鎂光燈,因此坊間曾經流傳「小柴嫉妒田中」的耳語。事實上,小柴顯得不悅是因為「媒體採訪的水準太低」[5]

參見

外部連結

  1. ^ 師徒先後拿諾貝爾獎 神岡實驗室超神中央通訊社,2015年10月6日
  2. ^ 梶田さん「ノーベルレクチャー」で期待語る - YouTube
  3. ^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 Science Division, TECRO in Japan
  4. ^ 2002年10月9日、 朝日新聞朝刊
  5. ^ 週刊現代2003年3月15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