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

国家和地区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解脱道论》(Vimutti-magga),阿罗汉优波底沙英语Upatissa#Arahant Upatissa(Upatissa)造,学者考证可能是于斯里兰卡传承的上座分别说部分支赤铜鍱部无畏山派的作品。

传译

编辑

汉译本

编辑

天监十四年(515年),三藏法师僧伽婆罗汉译,全书共十二卷。他所用的底本,可能是曼陀罗仙扶南(今高棉)带至中国[1]

藏译本

编辑

藏文本由九世纪Vidyākaraprabha译出,藏文名称为Rnam par grol ba'i lam las sbyangs pa'i yon tan bstan pa zhes bya ba,对应于梵语Vimukti-mārga-dhutaguṇa-nirdeśa(解脱道头陀行演说)。相当于《解脱道论》第三卷〈头陀品〉[2]

内容

编辑

《解脱道论》论述三无漏学,共分十二品:

  • 序论:因缘品;
  • 戒学:分别戒品,头陀品;
  • 定学:分别定品,觅善知识品,分别行品,分别行处品,行门品,五通品;
  • 慧学:分别慧品,五方便品,分别谛品。

考证

编辑

汉译的解脱道论在长期以来,一直不清楚作者的来历,传统上认为作者优波底沙就是佛陀弟子舍利弗的另一个名字。

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的弟子,东大教授长井真琴博士,考证此书原文可能是巴利文,作者优波底沙(Upatissa)应该是《善见律毘婆沙》提到的Upatissa,属于无畏山派。他并且发现,觉音所著《清净道论》,在结构跟内容上与《解脱道论》有很多类似之处,因此觉音在写作《清净道论》应该有很大幅度的参考了此书。

在长井真琴发表他的论文之后,印度学与佛教研究学者投入此书研究。经文献比较,《解脱道论》的藏文译本已被发现。1963年,巴利文本在斯里兰卡无畏山寺被发现,并出版[3],但经佛教学者Bapat等人考证,此文献是后世所造,并非原本。

佛教学者对此书的原文为何,尚无定论。长井真琴认为是来自巴利文,Purusottama Visvanath Bapat认为原本文献应是用佛教混合梵文写成。解脱道论的结构与清净道论很接近,它与清净道论见解不同的地方,也符合清净道论注释书中提到的无畏山寺派见解。但是觉音在写作《清净道论》时,是否参考了这本著作,在佛教学者间也仍然存在争议。

注释

编辑
  1. ^ 历代三宝纪:“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以天监五年被敕征召,于扬都寿光殿及正观寺占云馆三处译上件经,其本并是曼陀罗从扶南国赍来献上。”
  2. ^ 由印度学者波巴特(P.V. Bapat)教授发现
  3. ^ Edited by Galkatiyagama Siri Ratnajoti and Karalliyadde Siri Ratnapala. Colombo 1963. Reviewed by Purusottama Visvanath Bapat in Journal of the Vidyalankara University of Ceylon 1, 1972, 172-19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