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烏克蘭語Українська Народ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羅馬化Ukrainska Narodna Respublika,縮寫:УНР / UNR),有時也稱作烏克蘭民族共和國,是俄國十月革命以後,由烏克蘭人所短暫建立的現代國家。是烏克蘭近代歷史上第一個民族國家。1918年1月22日獨立,曾由西蒙·彼得留拉領導。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Українська Народня Республіка
1917年—1919年
國歌:烏克蘭仍在人間
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在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所要求的疆域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在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所要求的疆域
首都基輔
常用語言烏克蘭語
政府人民共和國[註 1]
總統 
歷史時期戰間期
• 建立
1917年3月17日
• 正式獨立
1918年1月22日
• 烏克蘭國(德軍佔領時期)
1918年4月29日
• 蘇俄入侵(基輔戰役
1919年1月7日
貨幣烏克蘭格里夫納
前身
繼承
俄羅斯帝國
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烏克蘭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波蘭第二共和國
1919: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今屬於 烏克蘭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後的烏克蘭》(9 February 1918)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宣稱的土地(條紋)
  1917年德軍戰線
  蘇俄
  頓河
  庫班
  克里米亞
  奧匈帝國
  波蘭
  羅馬尼亞
  摩爾多瓦
  塞爾維亞
1918.4-11: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宣稱的土地(條紋))
  波蘭
  蘇俄

歷史

編輯

1917年2月俄國二月革命爆發後,烏克蘭當地建立了自治組織十月革命後獨立,但後來與蘇俄交戰被打敗至國界線處,其不得不與談和免於滅亡。 1918年蓋特曼政變後短暫滅國成立烏克蘭國,舊拉達不斷鬥爭,於1918年德國投降後,烏克蘭督政府打敗烏克蘭蓋特曼政府烏克蘭語Антигетьманське повстання (1918)重建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然而蘇俄再次進攻,再次面臨一年前的形勢,甚至更差英語Ukrainian Death Triangle。至1919年冬天,紅軍控制了烏克蘭第聶伯河的大部分領土。 其與波蘭談和,波蘭曾經一度幫助烏克蘭奪回基輔,但隨後被紅軍擊退,其於1920年瓦解。

流亡

編輯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政府曾在華沙巴黎威瑪基辛根慕尼黑費城運作。

二戰開始後,塔拉斯-布爾巴-博洛維茨在流亡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總統安德里-利維茨基的支持下,越過德國-蘇聯邊境,開始組織隸屬於流亡政府的烏克蘭反抗軍人民軍軍事單位[1]

烏克蘭國民議會第十次緊急會議承認烏克蘭共和國是流亡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繼承者,並同意將國家權力的權力和屬性移交給1991年新當選的烏克蘭總統[2]

參考

編輯
  1. ^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實施社會主義制度,但也是反共的。
  1. ^ Бульба-Боровець Т. Армія без держави: слава і трагедія українського повстанського руху. Спогади.— Вінніпег: Накладом Товариства «Волинь», 1981.— С. 113—115.
  2. ^ Плав'юк М. Державний центр УНР на еміграції (ДЦ УНР)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7-08-2016.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