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
地標(英語:Landmark),指的是一類在某地區具有獨特特色的建築物、結構物或者地形、自然景觀,遊客或其他一般人可以看圖而認出自己所在之處,人造景觀種類繁多,例如摩天大樓、塔式建築、摩天輪、購物中心、會議中心、飯店、娛樂場所、主題公園、體育館、劇院、學校、博物館、紀念碑、廣場、鐘樓、市政廳、教堂、寺廟、清真寺、雕像、車站、機場、發電廠、起重機、石油平臺、天線、煙囪、水壩、橋樑等多項公共建設[1]。
詞源概要
編輯在古英語中「landmearc」一詞來自土地「land」與標記「mearc(mark)」,該詞原本用於描述邊界標記,即「為標記王國、莊園等邊界而設置的物體」。[2]從1560年左右開始,這種對「地標」的理解被更籠統的理解所取代,成為「景觀中的顯眼物」。
地標的字面意思是探險家和其他人用來尋找返回或穿越某個區域的陸面地理特徵。[3]例如南非開普敦附近的桌山在大航海時代被用作幫助水手在非洲南端航行的地標。有時還會建造人工結構來幫助水手導航。亞歷山大燈塔和羅得島巨像是為引導船隻前往港口而建造的古老建築。在現代用法中,地標包括任何易於識別的事物,例如紀念碑、建築物或其他結構。在美式英語中,它是用來指稱可能引起遊客感興趣的地點,如顯著醒目、具備獨特風格的自然景觀或歷史建物之主要術語。英式英語意義上的地標通常用於指路等休閒導航。
在城市研究和地理學中,地標被進一步定義為有助於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環境中確定方向的外部參考點。[4] 地標常用於路人口頭詢問路線時的指引,如「在大教堂左轉,然後右轉過橋」之類術語。
與都市的關係
編輯自1970至1980年代始,地標的概念在都市計劃中被普遍使用。凱文·林奇於其著作『城市意象』[5]中提到構成都市形象的五大元素是地標(landmarks)、路徑(Paths)、節點(Nodes)、邊緣(Edges)和區域(Districts),其中地標的存在尤為重要。地標在確定方向時起到簡單的指引作用,同時決定一個城市對外的整體形象,作為城市的精神象徵,地標有助於人加深對城市的印象。
在汽車導航上的地圖和流動電話上的路網圖等電子地圖中,著名的建築物被視為「地標」,其形象會作為圖例特別標示在地圖螢幕上或提供有關詳細資訊供查路人瀏覽。
-
高聳的電視塔經常被視為所屬城市的地標。
世界知名地標
編輯亞洲
編輯-
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像
其它
-
摩多哈拉太陽廟聖井
-
達卡阿赫桑曼濟勒
-
達卡拉爾巴格堡
-
拉利特普爾帕坦古城
-
阿布扎比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
-
德黑蘭霍梅尼陵
-
德黑蘭默德塔
-
馬扎里沙里夫藍色清真寺
-
利雅得費薩利雅中心
-
多哈西灣區
-
麥納瑪法塔赫大清真寺
-
馬斯喀特利雅姆公園大香爐紀念塔
歐洲
編輯-
倫敦聖保羅座堂
-
佛羅倫斯老橋
-
威尼斯里阿爾托橋
-
小孩堤防風車群
-
鹿特丹伊拉斯謨橋
-
鹿特丹市場大廳
-
馬德里四大樓商業區
-
里斯本萬國公園
-
聖彼得堡冬宮廣場
-
基輔獨立廣場
-
薩拉熱窩國王清真寺
-
哥本哈根新港
-
哥本哈根趣伏里公園
-
格但斯克起重機
-
布拉格佩特任瞭望塔
-
布達佩斯馬加什教堂
-
布達佩斯漁人堡
-
阿塔北極光教堂
-
里加自由紀念碑
美洲
編輯-
紐約帝國大廈
-
紐約克萊斯勒大廈
-
紐約布魯克林大橋
-
紐約時代廣場
-
芝加哥海軍碼頭
-
聖路易斯拱門
-
洛杉磯格里菲斯天文台
-
洛杉磯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
溫哥華布勒橋
-
溫哥華海港中心
-
滿地可鐘樓
-
滿地可舊港摩天輪
-
墨西哥城拉丁美洲塔
-
夏灣拿革命廣場
-
京士頓解放公園
非洲
編輯-
阿斯旺水壩蓮花塔
-
突尼西亞鐘塔
-
突尼西亞海門
-
阿加德茲大清真寺
-
諾克少大清真寺
-
洛美聖心大教堂
-
雅溫得螺旋塔
-
亞的斯亞貝巴聖佐治大教堂
-
波多諾伏大教堂
-
馬達加斯加女王宮
-
約翰內斯堡希爾布羅塔
-
好望角燈塔
大洋洲
編輯-
特卡波湖好牧羊人教堂
參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全球各國家/地區於Google搜索中最「被提及」的地標名錄. [2020-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6).
- ^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Etymonline.com. [2016-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 ^ Landmarker. [202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0).
- ^ Lynch, Kevin. "The image of the city". MIT Press, 1960, p. 48
- ^ 丹下健三・富田玲子訳、初版1968年(新裝版:岩波書店、2007年。原著: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the city.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