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雀台,建於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冬,位於鄴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三台村),至今仍然保留遺跡

鄴城遺址
銅雀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河北省臨漳縣
分類古遺址
時代曹魏北齊
編號3-213
認定時間1988年
周曰校插圖版《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曹操大宴銅雀台

歷史沿革

編輯

建安五年,曹操擊敗袁紹,於鄴建都漳河畔大興土木修建銅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遠,中間各架飛橋相連。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又在銅雀台南方建一金虎臺。次年(214年),又在銅雀臺北建一冰井臺,合稱為「三臺」。《水經注·卷五·濁漳水》記載:「在鄴城的西北隅,以牆為基,台高十丈,有屋百餘間……巍然崇舉,其高若山」。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植作《銅雀台賦》,其辭曰:「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曹操聽後大為讚賞。當時曹丕也寫了《登台賦》,其名句為:「飛閣崛其特起,層樓嚴以承天。」曹操持重金從匈奴贖回漢末蔡邕之女蔡文姬,在銅雀台上接見她,讓她演唱名著「胡笳十八拍」。

十六國後趙石虎時,在基礎上又增加二丈,合十二丈,並建五層樓。據《鄴中記》載:「(石虎)於銅雀台穿二井,作鐵樑地道以通井,號曰『命子窟』,於井中多置財寶飲食,以悅番客……」。北齊天保九年(558年),以工匠三十萬,對三臺大加整修,竣工後「冰井」改名「崇光」,銅雀台改名為金鳳台。到了唐朝又恢復了舊名。宋朝王安石有詩《銅雀台詩》:「吹盡西陵歌舞塵,當時屋瓦始稱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詫虛名動世人。」王安石感嘆,世人喜花費重金收藏銅雀台瓦硯,卻大半是贗品。末時,銅雀台被漳水沖毀一部份。到了末,銅雀台大半被漳水沖毀。現存的建築,除金虎台遺址保存較完整外,銅雀台、冰井臺和其餘建築均毀於大水和戰火,淤埋於地下。

民間演義

編輯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曾經改動《銅雀台賦》文句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激使周瑜表態聯合劉備抵抗曹操(魏史記載中無此段,疑羅貫中或後代說書人所添)。但曹操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冬興建銅雀台,比赤壁之戰(208年)整整晚了兩年,而曹植作《銅雀台賦》更是在建安十七年(212年)之後。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