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3年6月17日) |
猎豹 | |
---|---|
南非萨比森私人保护区的猎豹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食肉目 Carnivora |
科: | 猫科 Felidae |
属: | 猎豹属 Acinonyx |
种: | 猎豹 A. jubatus
|
二名法 | |
Acinonyx jubatus (Schreber, 1775)
| |
亚种 | |
2015年野生猎豹的分布范围[2] | |
异名[4] | |
|
猎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又称印度豹,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猎豹属现存唯一的物种。野生种群现分布于非洲和伊朗,历史上还曾见于西亚、中亚与南亚各国,栖息在较为干旱炎热的开阔生境,包括草原、半沙漠及裸岩地区。因被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皇室大量饲养,用于狩猎羚羊和鹿,加之外貌与豹相似,故称猎豹(英文:Cheetah)。;体表遍布黑色斑点,与豹相比其斑点较小且均为实心;头小而圆,吻较短,眼部有白斑,内眼角沿鼻吻部两侧各有一道明显的黑纹。分为4个亚种:东南非猎豹、东北非猎豹、西北非猎豹和亚洲猎豹;其中数量最多、体型最大的为东南非猎豹,成年雄性体重29-71千克,均重45千克,成年雌性21-63千克,均重38千克;其他3个亚种的成年体重一般在35千克以下。
猎豹既可独居,也可由近亲属或配偶组成小群活动,是除狮子外最倾向群居的猫科。与其他猫科主要依靠伏击的捕猎方式不同,猎豹主要依靠奔跑进行追逐式捕猎,并以其惊人的奔跑速度而闻名,最高时速可超过120公里,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为适应快速奔跑,猎豹演化出了猫科中颇为独特的身体结构。其骨架轻盈,躯干瘦削,四肢修长从而形成高挑的身材,脊椎富有弹性便于舒张,一条长尾在跑步转弯时可保持身体平衡。此外,猎豹是唯一不能伸缩爪子的猫科,其爪子较钝,作用类似跑鞋的鞋钉,能在高速奔跑时紧扣地面,防止摔跤或打滑。这些特征使猎豹一度被认为是猫科中的异类。旧时的形态学分类将其单列为猎豹亚科(Acinonychinae),独立于猫亚科与豹亚科之外;现代遗传学研究则证实猎豹属于猫亚科,与美洲金猫类(美洲狮、细腰猫等)同源,它们的最近共同祖先生活在670万年前的北美草原,约490万年前分化为猎豹类和美洲金猫类。猎豹经白令陆桥进入旧大陆后,其北美的亲族最终于1.1万年前的更新世末灭绝。
由于受到人类侵害,猎豹在许多亚非国家均已绝迹,特别是仅存不足100只的亚洲猎豹,正处于灭亡边缘,致危因素是过去遭大量猎杀,且人类过度放牧造成其栖息地退化和猎物密度降低,以及近代以来频发的交通事故。
命名
[编辑]猎豹的属名Acinonyx源自希腊语,作“不能动的爪”解,猎豹不能缩入脚爪,也是猫科动物唯一无法伸缩爪子的物种,可增加猎捕时的攻击力,脚底粗糙的肉垫,可增加在奔跑时的抓地力,较普通猫科较长的尾巴可以保持于奔跑时的平衡。种加词jubatus则衍生自拉丁语的iuba,即“马的鬃毛”,指小猎豹的长毛。
主要欧洲语言中的猎豹一词,源自拉丁语的gattus pardus,解作“像猫的豹”,如法语的guépard、意大利语的ghepardo、西班牙语的guepardo、葡萄牙语的guepardo(和chita)、德语的Gepard。英语的cheetah则来自印地语的chita,也可能来自梵文中的chitraka,意指“有斑点的”。
演化
[编辑]远古时期猎豹的栖息地已延伸到非洲与亚洲、中国、印度,在冰河时期时更到达了欧洲与北美洲,今日则大多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少部分的猎豹在亚洲,但也已在绝种边缘,且仅分布于伊朗。
猎豹的演化史可以追溯到约四百万年前,已发现最古老的化石在现今美国德州、内华达、和怀俄明州境内。它曾经遍布亚洲、非洲、北美洲、和欧洲,直到约10,000年前的上个冰河期。剧烈的气候变化导致大量的哺乳动物灭绝,北美、欧洲以及大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猎豹就此消失。
分类
[编辑]现存的猎豹共有4个亚种。没有任何亚种特别活跃,现今都处在易危状态(或已绝灭)。
亚种列表 | 简介 | 图片 |
---|---|---|
南非猎豹(A. j. jubatus或A. j. raineyii),或称那米比亚猎豹、坦桑尼亚猎豹 | 生存于南非,那米比亚,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同时也是最常见的猎豹亚种。2007年的统计个体数目:博茨瓦纳1800个、南非550-850个、津巴布韦400个、在赞比亚100个、莫桑比克50-90个体以及在马拉维有25-50个。在今日的那米比亚,猎豹的数量从2500头提升到3500头。[5][6]通常生活在草原、热带草原、干旱的环境以及开阔的田野和山区。
分布:南部非洲(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马拉维、那米比亚、南非、赞比亚与津巴布韦)和东非(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
|
苏丹猎豹 (A. j. soemmeringii)或称中非猎豹和东北非洲猎豹 | 发现与非洲大陆的中部、东北部,以及非洲之角,此亚种在2011年证明其遗传分析表明显著差异前,此亚种一直被归类为南非猎豹[7][8]第二大的猎豹亚种,于2002年的种群统计,大约有2000个个体在野外。[9]
分布:非洲东北部:(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利比亚,索马里,南苏丹和苏丹) |
|
西北非洲猎豹(A. j. hecki),或称撒哈拉猎豹 | 生存于非洲西北部。目前的种群统计仅有250头成熟个体,此亚种目前被列为极危。此亚种是非洲内最小的猎豹亚种。
分布: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尔,突尼斯) |
|
亚洲猎豹(A. j. venaticus),或称伊朗猎豹和印度猎豹 | 只发现于伊朗的干旱地带,因而是亚洲唯一的猎豹亚种,也是最细小、最稀有的猎豹亚种,以至世界上最接近灭绝的动物。截至2013年,共在野外发现了约40-70只个体,多数发现于伊朗的国家公园。亚洲猎豹有着比非洲猎豹更纤细的躯干和更多的鬃毛,以及有着较细的泪沟和较小的头,也是唯一有冬季被毛的猎豹亚种。
分布:目前只存在于伊朗,已在以色列、伊拉克、叙利亚、沙地阿拉伯、约旦、阿曼、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与缅甸等国绝迹。 |
身体构造
[编辑]形态特征
[编辑]猎豹体型较小,健壮、胸膛壮阔但腰部纤细。拥有看来较小的头脑,短嘴,也有对高视力的眼睛,宽鼻,小巧的圆耳。超大号的鼻孔确保了猎豹能在高速奔跑时获得足够的氧气。
野生成年雄性猎豹体重为29-65千克,雌性猎豹为21-63千克,体长为112-135厘米,尾巴可长至84厘米。野生猎豹平均寿命为8-10年,超过12年的极为罕见。[10]
猎豹的黄色毛皮上的黑色斑点是实心圆,而花豹的斑点则是如花朵状的空心圆,美洲豹则是空心圆内还有个小圆点。
猎豹胸腹部为白色,尾巴则越靠近尾部条纹越明显,而尾端则为全白色。
此外,猎豹脸上的斑点没有其他豹密集,并在口鼻两侧有明显的黑色泪线。
猎豹也有少数发生毛皮突变,有着更大、更密集的斑点,被称为“王猎豹”。
猎豹常被误认为花豹,但除了体型比花豹小很多以外,最明显的区别是猎豹从眼角开始,长长泪滴型的线条通过鼻子两侧直到嘴部。猎豹皮毛的颜色是浅褐色与约为0.78-1.85吋的黑斑所构成,腹部是白色的,没有斑点。它尾部末端有斑点彼此连接,形成4-6个暗色的环,尾部的末端的毛通常颜色较白。雄猎豹的体型比雌豹略大,头部也稍大,但仅从外观,很难分辨其性别。
刚出生的猎豹皮毛颜色很深,因此很不容易分辨混杂在其中的斑点。几周后,沿背上开始长出灰黄色的厚毛,称为鬃毛。深色的毛,有助于猎豹宝宝隐藏在阴影里。一般动物学家认为鬃毛有几个目的,除了抵挡太阳和大雨外,也是保护色,让它们看来像是干枯的野草。此外,也是种防御性的伪装,幼豹看来像是蜜獾,是种凶悍的小型猎食动物,大多数猎食者不愿意招惹。约从第3个月开始,鬃毛会逐渐消退,但消退时间可能持续很长,有些鬣豹在两岁后仍有带有鬃毛。猎豹幼崽的鬃毛(鬣毛)也是猎豹名字的由来。
运动功能
[编辑]猎豹的种种生理特征使它能适应高速,强而有力的心脏、超大的肝、大而有力的动脉。它有小尺寸的头,面部平坦、较短的面部肌肉,使一双大眼睛的位置能提供最好的视力,较大的鼻孔和鼻腔。它的身体瘦长、有着轻而细长的脚掌和腿、高度进化的肌肉能为了加速,彼此同时运作,让四肢有较大的伸展幅度。奔跑时四肢交替地集中和展开,它的臀和肩部环绕着高低起伏,很有伸缩性的脊椎旋转。猎豹长而充满肌肉的尾部是身体的稳定器或是舵,可以平衡体重,防止翻滚,使它在快速追逐中能迅速转弯。猫科动物中,猎豹的爪短而钝,而且不能收缩,这帮助它在奔跑时扣住地面。它的脚掌没有其它猫科动物的圆,较硬的肉掌如同胎纹,帮助它们在高速中能快速地急转弯。
猎豹全速奔跑时速可以超过120公里,相当于百米世界冠军的三倍快,据动物星球节目资料指出观察过的野生猎豹100米直线,最快曾达5.13秒,这种速度是世界百米纪录保持人乌塞恩·博尔特9.58秒的1.86倍快,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人工饲养猎豹莎拉在2012年试验中创下一百米5.95秒佳绩,成为人工饲养猎豹最快纪录保持者。
猎豹不仅是陆地上速度最快的动物,也是猫科动物成员中历史最久,最独特和特异化的品种。与其它猫科动物不同,猎豹体型纤瘦,腿细而长,被称为猫科中的灰狗。猎豹侵略性不强,生存依赖速度,而非打斗。牠的爪较小、牙齿短,这是为了提高速度所付出的代价。同时,猎豹无法通过与体型较大的猎食动物争斗来保护自己猎得的食物,或小猎豹。
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猎豹是名副其实的速度机器,它可以在3步之内,从静止加速到时速65哩(105公里),依据动物星球节目资料,最快的猎豹可以在3.4秒钟内加速到100公里,这相当于动物界的法拉利。猎豹奔跑时每次只有一个脚掌着地,由于它的身体能高度地伸展和收缩,所以在6-7.5米的步幅距离中,仅有两个着地点。接近全速时,猎豹每秒钟大约跑3步,这时它的呼吸频率从平时约每分钟65次窜升到150次,比速度最快的人类短跑选手呼吸速率高了三倍;其体内巨大心脏,每分钟更输送高达16升的血液,不到20秒就能将血液送到全身。猎豹以超过100公里时速奔驰时只能维持3至5分钟,也并非狩猎全程皆在一百公里以上速度,否则将会体温过高热衰竭死亡,猎豹奔跑的距离大约仅为350到550米,这是它最容易遭受其它猎食动物袭击的时刻,这种袭击主要是为了抢夺猎豹捕获的食物。
生活习性
[编辑]不同于其他猫科动物,成年母猎豹并没有主要的地盘,而想要避开其他的猎豹。公猎豹有时会组成小团体,通常是从同一家庭来的。
过去对于猎豹的研究低估了它们的社会行为,它们会独居、也可能以小量的族群一起生活。雌猎豹在20到24个月时发育到性成熟,交配期可能从一天长达一周。雌猎豹的怀孕期是90到95天,之后可以生下最多6只猎豹宝宝。它会找一处僻静、隐秘的地点、多在草长的矮树下或岩石堆间。幼豹出生时体重从9盎司到15盎司不等。
虽然幼豹出生时是完全无助,看不见的,但它们发育得很快、4-10天时、就可以睁开眼睛、开始在窝附近爬行,三周时开始长牙,由于多种猎食动物的威胁、母豹每隔几天就会带着幼豹更换地点。出生后前六周的大多数时间里,母豹必须离开幼豹独自猎食,因为寻找食物,牠可能必须离开很远。在这段时间,野生幼豹遭受猎食动物袭击的夭折率高达90%。幼豹约在六周时开始跟随妈妈,从母豹的捕猎中获得肉类,从此开始,母亲与幼豹不会分开,直到离巢期。
幼豹生长得很快,六个月时就长到成年体型的一半,八个月时换牙完毕。大约此时,牠们开始学习潜行和捕猎技巧,大部分学习过程是以玩乐的形式进行。幼豹们会潜伏、彼此追逐、扑击,甚至追逐它们知道无法捕获的猎物,或是猎物体型太大。幼豹学习捕捉不同种类的猎物,珠鸡、鹧鸪、野兔、小羚羊。它们在与母亲分开时仍不很擅长捕猎。
母猎豹约在16-18个月时离开子女,另外繁殖,重新开始整个过程。幼豹会彼此一起生活几个月,通常等到雌豹长到性成熟。此时,年轻雄豹会被所在地最有势力的雄豹驱离,年轻雄豹会从此一同生活,形成小族群,雄豹族群的彼此协助,对于争取和保护地盘不受其它雄豹侵夺很有帮助。雄猎豹约在2-3岁间,发展到性成熟。
猎豹为食肉动物,以各种羚羊为主要食物,如汤氏瞪羚,亦会捕食野兔。偷偷接近到与猎物10-30米的距离,然后猎捕猎物,猎捕时速度最高可达到时速120公里,且仅一脚着地,但最多只能跑3至5分钟,超过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它们会因身体过热而死。通常在1分钟内即可猎捕到猎物,如果猎豹猎捕失败,那将是浪费体力。大致上6次捕猎中仅有1次会成功。猎豹刚捕捉到猎物后,能用嘴持续咬住猎物颈部直到断气而期间鼻部大量进行呼吸,但全力奔跑后的猎豹体能状况孱弱,需要数十分钟复原,因此更无法迎敌非洲豺犬,只能放弃到手猎物;但曾有极端的案例是一只猎豹捕猎后还赌命将一只非洲豺犬驱走。
猎豹喜欢栖息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如行至小山丘顶或树上可以观看猎物。牠们不适合生活于树木或灌木丛较多的地方,否则他们无法使用独特的奔驰猎捕。猎豹常被认为是生活在开阔环境和草地的动物,这种印象可能来自在草短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现猎豹。然而猎豹的栖息地差异很大,既有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亦有崎岖的山地。
猎豹是昼行性的动物,它们依赖视力来捕猎维生,所以牠们在白天活动多于夜晚。在温暖的地区,牠们大多在气温比较凉爽的清晨和黄昏活动。
经济价值
[编辑]在以前,拥有猎豹的毛皮被视为地位象征。而现今,则将复育猎豹列为重要的生态保育计划,如动物园在内。因猎豹的侵略性较其他大型猫科动物小,甚至有时幼豹还被当成宠物贩售。这是个非法的交易行为,因国际会议上已禁止个人饲养野生动物,或濒临绝种的动物。
在以前,农人常会认为猎豹会猎食他们的牲畜而将它们猎杀。而在现代的许多战役后,已试图让农人们去保护猎豹。
古埃及以及古印度常饲养猎豹来当作宠物,但饲养的猎豹繁殖能力却远不如野生的。
猎豹与人类悠久的互动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时代。官方的封印上,有牵着系项圈猎豹的图案。在早期的埃及,猎豹是著名的MAFDET,也就是猫女神,是皇权的象征,而且驯养的猎豹与法老接近,象征对王座的保护。在皇室陵墓中,发现很多猎豹雕像及绘画,古埃及人相信猎豹可以很快地将法老的灵魂带到来生。在18、19皇朝之前的绘画说明猎豹胜过了狗,是当时最常见的狩猎伙伴。
关于猎豹最好的纪录,从欧洲到亚洲,来自14、15、16世纪皇室的保存资料。与猎豹狩猎并非为了食物,皇室无须如此,而是为了运动竞赛。这个运动是有名的Coursing,捕捉成年野生猎豹,因为它们的捕猎技巧比较成熟。驯养训练几周后,猎豹戴上眼罩,让它们看不见要进行的捕猎游戏,然后牵着,或用小车、或系在马后,带到猎物旁边坐在骑士身后的枕头上。然后拿掉眼罩,猎豹会冲出去抓住猎物,之后,训练师会奖赏它一块肉,然后把它带回到养它的地方。
许多皇帝都养过数以百计的猎豹,但即使数量如此庞大的猎豹曾被捕捉,却仅有一个豢养猎豹的繁殖记录,蒙兀儿皇帝阿克巴的儿子贾汉吉尔,在16世纪蒙古人统治印度时,有一窝幼豹诞生。在阿克巴长达49年的统治期中,他曾拥有超过9000只猎豹,称作“Khasa”,意思是皇帝的猎豹。他保存有这些猎豹的详细记录。
所有以“狩猎的花豹”被豢养的猎豹,都捕获自野外。由于从自然界如此不断地流失,猎豹在整个亚洲数目不断减少。在1900年初期,为了打猎,印度和伊朗已经开始从非洲进口猎豹。
对能自由迁徙、和豢养的猎豹进行的分子基因研究显示,其品种基因库缺乏变化。可能是现有的族群衍生自经历冰河期残存极少量猎豹的后代,也可能是过去历时数千年不良的繁殖所造成的,这种基因变化贫乏的后果已经导致繁殖失常、幼豹夭折率过高、对疾病过于敏感。导致品种缺乏适应力,更容易受到自然界和环境变动的伤害。
很不幸,捕捉繁殖的种种努力还无法证明对猎豹的生存希望有帮助。全球各地动物园类似的经验一再证实了传统养育猎豹繁殖的困难。即便捕捉、培养、展示猎豹的历史已经几千年,在贾汉吉尔于16世纪有过一次饲养猎豹的繁殖记录后,只有在1956年在费城动物园发生过一次。
不像其它大型猫科动物在饲养后容易繁殖,捕获的猎豹无法自行繁衍,因此维持数量的方法是不断捕捉野生的猎豹。这种做法违反现今动物园的基本原则。虽然全球很多机构都有猎豹交配记录,但仅有很小比例的幼豹能繁殖成功,而且夭折率很高。在无法进一步捕捉野生猎豹的情况下,现有的豢养数量可以预见必然会递减。伴随着野外族群的不断衰退,使猎豹的绝种问题极度严重。
生存威胁
[编辑]小猎豹很易受到狮子和鬣狗的袭击,而母豹并没有能力保护小豹。假若带着几只小豹的母豹几天都找不到食物,在生死关头时母豹亦可能会放弃小豹。 因猎豹个体数目少,近亲繁殖十分常见,所以猎豹的基因都极为相似,实验室中连续几代亲生老鼠兄妹交配后的基因差别甚至大于相隔数千里的野生猎豹的基因差别。基因相近令猎豹很容易集体受到病毒感染,猎豹的生殖能力亦受影响,精子的活力都很差,数量较少。[10]
种群现状
[编辑]虽然公元1900年时有过统计,从非洲到亚洲,至少在44个国家发现超过10万只猎豹。但如今数量锐减,仅约20多个国家,总数剩下约7000到8000只。其中大部分生活在非洲的24-26个国家,数量稀少。
20世纪前,猎豹从非洲到亚洲分布广泛。在所有适合的栖息地都可以看到,从好望角到地中海,从以色列经过前苏联南方的省份直到印度。今天由于栖息地丧失和滥捕,亚洲猎豹几乎绝种,1952年在印度宣布绝种、最后的报导是1956年在以色列。如今亚洲唯一证实的猎豹仅存于伊朗,不仅稀少而且是孤立的族群。
能自由迁徙的猎豹仍栖息在非洲广大土地上,包括北非、撒哈拉、东非和南非。如今在仍有猎豹生存的国家中,找到能适合繁衍的族群已经不到一半。数量的衰退显示这些还存活的猎豹,来自范围小而变化有限的基因库。由于栖息地仍不断丧失、猎物种类的衰减、以及与人类畜牧利益的冲突,猎豹数量仍在不断减少。在整个非洲,由于来自其它大型猎食动物如狮子、鬣狗的竞争日趋严厉,猎豹无法保卫自己赖以维生的保护区,而大部分的保护区不足以供给猎豹生存所需。因此现存猎豹仍有很大比例生活在保护区之外,面对来自人类残酷的巨大冲突。现今只有两个比较好的保护区,在南非的那米比亚/博茨瓦纳和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猎豹最大的希望来自相对自然的那米比亚,但即使在此,在过去十年中,猎豹的数量仍锐减一半,估计残存数量不到2500只。
由于幼猎豹的基因因素,以及食肉动物的猎捕,如狮子与鬣狗,它们的死亡率相当高。且生物学家也证明现今猎豹的近亲交配是相当严重的,且此现象已至少持续了1万年,两只相隔几千里远的猎豹,它们的基因可说是毫无变化,这在动物界是非常不利于生存的。
猎豹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现状表中是属于易危的(在非洲的状况是易危,而在亚洲已在极危)。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归类为濒危。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Acinonyx jubatus. Paleobiology Database.
- ^ 2.0 2.1 Durant S, Mitchell N, Ipavec A & Groom R. Acinonyx jubatus (Cheetah).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
- ^ CITES Appendices. CITES.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1).
- ^ Krausman, P. R.; Morales, S. M. Acinonyx jubatus (PDF). Mammalian Species. 2005, 771: 1–6. doi:10.1644/1545-1410(2005)771[0001:aj]2.0.co;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 ^ Namibia: Cheetah Conservation Fund Celebrates 25 Years. allAfrica.com. 2015-03-20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2).
- ^ Acinonyx jubatus (Cheetah, Hunting Leopard). IUCNRedList.org. [2023-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 ^ Ella Davies. Iran's endangered cheetahs are a unique subspecies. 2011-01-24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 ^ Three distinct cheetah populations, but Iran's on the brink, 2011-01-18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1)
- ^ Cheetah, Acinonyx jubatus.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10.0 10.1 東非大自然-獵豹.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延伸阅读
[编辑]- Great Cats, Majestic Creatures of the Wild, ed. John Seidensticker, illus. Frank Knight, (Rodale Press, 1991), ISBN 0878579656.
- Cheetah, Katherine (or Kathrine) & Karl Ammann, Arco Pub, (1985), ISBN 0668062592.
- Cheetah (Big Cat Diary), Jonathan Scott, Angela Scott, (HarperCollins, 2005), ISBN 0007149204.
- (英文)猎豹保育基金会 (Cheetah Conservation Fu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