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
深圳雖然是一座只有30年的年輕城市,但文化發展速度快。1981年至2000年,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文化設施陸續建成;包括《特區經濟》在內的各種雜誌也相繼創刊。2003年,政府提出「文化立市」戰略,建設「兩城一都一基地」,即:鋼琴之城、圖書館之城、設計之都及動漫基地[1]。2004年11月18日至11月22日,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在深圳舉行。2008年11月19日,深圳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第六個、中國第一個「設計之都」稱號[2]。深圳每年還設有「讀書月」,是政府專門為公眾讀書活動而設立的節慶,至2010年已持續舉辦了11屆,參與人數眾多,主要內容有「讀書論壇」、「閱讀與藏書推薦書目」、「中外經典詩朗誦」等。2007年,深圳宣佈向市民永久免費開放包括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在內的所有公共文化設施,這在中國城市中還屬首次[3]。深圳市少年宮是一處現代化的青少年活動場所,設有科普及藝術教育功能[4]。
本地原居民與香港新界大多相同有圍頭與客家兩個民系,客家主要集中在龍崗,圍頭則集中在羅湖福田。由於地處廣九鐵路中樞位置同時又受到省港兩地文化的影響,加上改革開放之後其他北方省份人口的進入成就了深圳的文化多樣性。深圳文化在微觀上呈現多樣性,在宏觀上呈現南、北兩個文化體系的爭持。由於深圳特區在千禧年以前經濟上主要依賴香港,而90年代中後期之後香港的影響力降低而來自內地的影響力增強,所以文化上也呈現出北方文化逐漸轉強的情況。同時,由於深圳要走國際化的路線加上臨近的國際都市香港的影響,所以深圳在混雜中國南北文化的同時,也較內地西化。民間的文化發展有其活力和特色,在布吉街道自發形成「大芬油畫村」,原先的自然村落每逢節慶都自發舉行別具特色的活動,各地的飲食文化在深圳都有立足之地並不時引起潮流交替。在深圳的東北、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幾個地區人士比較多,文化上也有所影響[5]。
文化設施
[編輯]深圳的書店規模龐大,經營品種包括圖書、音像製品和樂器等文化用品,被稱為「書城」。全市各區都有「書城」分佈,以福田區的深圳中心書城、羅湖區金山大廈書城和南山書城的規模最大,其他有寶安書城、龍崗書城、鹽田書城等。深圳中心書城位於福田CBD區,是深圳最大的圖書銷售中心,所售圖書達30萬種,被稱為「亞洲最大的單體書店」[6]。
深圳有「生活在圖書館中的城市」之稱,至今建有公共圖書館有639座,計劃到2015年達到1100座,從現在的每1.5萬人提高到每1萬人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1997年7月,深圳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公共圖書館條例(試行)》,是中國公共圖書館立法的首部法規。截至2010年,全市公共圖書館總面積約28.44萬平方米,總藏書2006.32萬冊。2010年全年進館人次達2100萬,辦理借閱服務達860萬冊。所有公共圖書館實現無線網絡覆蓋[7]。
深圳的圖書館在大多數街道設立分館,並實行「圖書館之城」服務,一張讀者證即可在全市大多數公共圖書館使用,然而圖書館的座位數量不足,每逢節假日有些讀者長時間站立或席地而坐閱讀[7]。
全市規模較大的美術展覽機構有:深圳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和關山月美術館等。深圳美術館地處羅湖區東湖公園內,原為1976年建成的深圳展覽館,1987年改為現名。何香凝美術館1997年建成,以收藏、陳列、研究何香凝書畫為主。關山月美術館位於蓮花山南麓,主要收藏、研究、陳列和推廣知名畫家廣關山月的美術作品,也舉辦美術展覽[8]。
深圳大劇院於1984年興建,1989年5月開業,是深圳早期最大的影視放映和藝術表演中心,也是當時全市八大文化設施之一。劇院外觀全為玻璃幕牆,造型為方盒,設有劇場、音樂廳、文化展廳、餐廳、歌舞廳、地下商業街等,其中劇場可容納1304名觀眾。劇院開業以來,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家的數10個藝術團曾在此演出,國內藝術團體的演出更多。1992年起,劇院每年舉辦"深圳大劇院藝術節",有較大影響[9]。
文學
[編輯]1980年代後,大量的外來人口進入深圳,人的思想較中國內地前衛,有些文學作品大膽、開放,如劉西鴻的短篇小說《你不可改變我》、劉學強、林雨純的散文集《紅塵新潮:深圳青年觀念更新錄》《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謎》獲1991-1992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和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等作品曾在中國文壇轟動一時。1993年,《特區文學》創刊,所刊載的作品體現出城市化傾向和打工文學特徵。作家李蘭妮的城市寫實作品《曠野無人: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精神檔案》以抑鬱症患者的連貫病歷,從文學角度闡述人類的自我拯救意識,獲得較高評價[10]。打工作家劉澍泉的《深圳臨時工》是一部描繪數十萬深圳打工族成長與辛酸的紀實文學作品,語言直白、生動。描寫南嶺村變化的長篇報告文學《天地男兒》,具有政治題材性質,為官方所推崇。其他文學作品如《深圳的維納斯之謎》、《鏖兵西北》、《青春的城市:深圳》等在深圳文藝界也具有較高知名度。此外,《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一些抒情詩,政治氛圍濃郁[11][12][13]。
娛樂
[編輯]深圳的娛樂活動豐富,從免費的、大眾化參與的市政公園、休閒廣場到收費高昂的高級影視廳、夜總會;從社區民眾自發的歌詠、彈唱到具有專業水平的音樂演奏、戲劇表演,娛樂方式多樣。
深圳的娛樂場所眾多,各行政區都有分佈。以電影放映為主的有羅湖區的嘉禾影城、新南國影城、太陽廣場數碼影視城等;福田區的金盾電影院、福田影劇院等;南山區的華夏藝術中心、南山影院、科技園高新劇院等;寶安區的新安影劇院等。影視、戲曲綜合性場所有深圳戲院、深圳大劇院、保利影劇院等。深圳音樂廳是全市最大的音樂演出場所,主要演奏交響音樂,由日本建築師磯崎新主持設計,造型優雅獨特,設有演奏大廳、小劇場和其他附屬設施,其中演奏大廳容納1,800名觀眾[14][9]。
夜生活
[編輯]相比於中國大陸其他城市,深圳的夜生活主要表現在喧囂的歌舞廳、觥籌交錯的街邊食肆、酒吧以及一些以「二奶」及「小姐」著稱的城中村。全市各區都有大量的夜總會分佈,有些還帶有桑拿、按摩服務。福田區的聖保羅夜總會是深圳中心區較有影響的一個,被稱為「超大型五星級綜合娛樂場所」。市內的酒吧多集中在蛇口太子路及海上世界、深圳體育館周邊以及羅湖區的陽光酒店一帶,消費水平各異,常有外國人光顧。深圳有些城中村(如下沙村、沙嘴村等)的夜生活極為繁榮,分佈着許多卡拉ok廳、休閒中心、飲食店、小型超市等,即便是凌晨時分也是人聲鼎沸,非常熱鬧,消費人群除中國大陸人士外,還包括大量的香港人[15][16][17]。
古蹟
[編輯]深圳雖是新興的工商業城市,但仍有眾多的歷史古蹟,有些古蹟至今保存完好。鶴湖民居、大田世居、南頭古城、大鵬所城和大萬世居皆為文化底蘊深厚的古蹟,期中大鵬所城還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南頭古城」也稱「新安古城」,建於1394年的明代,曾為新安縣治所在。古城現存的歷史遺蹟有古城門、關帝廟、東莞會館、海防公署等,城內一些具有嶺南鄉土特色的清代傳統民居、祠堂等也保存完好。大鵬所城,全名為「大鵬守御千戶所城」,明朝初年為抵禦倭寇而建,是朝廷所設的一個軍事要地,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城內建築基本維持着當年格局,屋宇、廳、房、井、廊、院等,牌匾等面貌依舊。
南山區的蛇口半島也有幾處知名的歷史遺蹟,如赤灣左炮台、宋少帝陵、天后宮等。赤灣左炮台建於1669年,至今有342年的歷史,有保存完好的古炮及清軍駐守時的營房遺址,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鹽田區沙頭角的中英街是一條古老的街道,被稱為「一街兩制」,街道中央有當年清朝政府與英國政府共同設立的界碑[18]。
本地居民文化習俗
[編輯]深圳本地居民的文化習俗豐富,除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外,本地居民還有着獨特的地方風俗,有些風俗流傳相當久遠,如「西鄉搶炮」、「福永舞龍獅」、「龍崗哭嫁」、「坪山打蘸」和「南澳舞草龍」等,龍崗大鵬婦女還時興「帽遮羞」。此外,深圳原住民還秉承着一些民間戒律,如:寶安區沙井和公明居民初一、十五的「吃齋敬神」;龍崗區大鵬人的「避邪迎親」、「沐浴淨身」等[19]。
民居與服飾
[編輯]早期深圳人煙稀少,居民所住房屋的建築結構比較單一,大致分為「縱向式屋」和「大齊頭屋」。普通原住民多採用縱向式的房屋結構,由大門入內依次為廚房、天井、正廳、臥室;較富裕的人家會多一天井。房屋的建築材料以黃泥、沙、石灰為主,採光較差。客家人的民居多為大齊頭式,由外及里分別為廳、廂房、臥室、廚房,一般靠牆的房間會開一小窗或安裝明瓦採光,但房屋的整體採光亦較差,所使用的建築材料與原住民一致。有些客家人則會依其原籍的建築風格建造圍屋,多為雙層構造,具有代表性的大萬世居還被列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深圳地處海邊,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多以船為家,人多船小的漁民則會在海岸較高處搭建茅屋,以竹、木作為結構支撐,茅草作為牆和屋頂,此種茅屋容易被颱風摧毀。深圳成為經濟特區後,房屋的建築結構變化較大,農村的有些房屋已經蓋至5、6層,老式民居已被淘汰[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深圳原住民所穿衣服多為唐裝便服,布料為自製的「十丈烏」,穿着樸素。男衣有七紐扣四衣袋或五紐扣二衣袋,開胸樣式;女衣為右開紐大襟。多數女子梳辨留髻,客家女子外出一般要圍頭帕、系圍裙、戴涼帽。褲裝男女相同,均為闊褲頭、寬腳,亦有中山裝、西裝等西式服飾,但多為學生、教師和政府職員穿着。男女外出多穿布鞋和繡花鞋,屋內起居一般穿木屐。1949年後,中山裝、青年裝盛行,但農村的服飾依舊,此時的布料多為棉布、卡嘰、呢絨;鞋的種類趨於多樣,有布鞋、膠鞋、人造革鞋和皮鞋等,鮮有腳穿木屐者[21]。
2002年起,深圳市公辦中小學正式開始統一校服,深圳校服逐漸成為深圳流行文化的一部分[22]。
福永舞龍獅、西鄉搶炮與龍崗哭嫁
[編輯]福永舞龍是寶安區福永街道流傳久遠的民間活動,始於清朝嘉慶年間,多在民間重大節日如春節、元宵、端午、重陽等以及婚慶時進行,用舞龍獅的方式以示慶賀。舞龍時一般設龍獅隊,由40-50名成員組成,行進時鼓樂齊奏,叫喊聲驚天動地,場面喧鬧。現時福永當地設有舞龍館,除在傳統節日舞龍外,有些新企業時開張也會邀請舞龍隊舞龍助興[23]。
寶安西鄉街道的「西鄉搶炮」也是當地的流行風俗,目的是祈求大吉大利和幸福安康。「炮」是一塊雙面玻璃鏡,鏡面有當地人信奉的北帝像,並配以龍、鳳等吉祥物輔之左右,意即「龍鳳呈祥」。時至三月初三,當地民眾雲集搶炮現場,鼓炮齊鳴。此時,「搶炮」操辦者會向天空發射大有編號的炮竹,當炮花落地時,人們蜂擁爭搶帶有編號的炮花,搶到的人可到北帝像處領雙面玻璃鏡的「炮」帶回家供奉。次年農曆二月二十八,搶炮者會將去年搶得的「炮」抬回北帝廟,是為「還炮」。至三月初三,又開始新一輪「搶炮」[24]。
「龍崗哭嫁」是深圳農村客家人的傳統習俗,以龍崗坪山的「哭嫁」最為典型。按照當地風俗,女子出嫁前要有七天以上的「哭嫁期」,因為哭的時間太長,眼睛周圍泛紅,從而更加顯現新娘的美麗。「哭期」完畢,進入迎親儀式,新郎拜見過岳父、岳母后,新娘以哭聲辭別父母,在鑼鼓喧囂、鞭炮齊鳴的樂鬧氛圍中上轎前往夫家。現今「哭嫁」習俗基本成為歷史,現代客家人鮮有「哭嫁」現象[25]。
飲食特徵
[編輯]深圳飲食原本屬於粵菜系,但隨着大量外來人口的不斷湧入,飲食文化變得很豐富,各式菜餚五花八門,幾乎薈萃了中國國內的主要菜系,甚至舶來了國外的許多飲食品牌。早期的中式菜系以廣東本省的粵菜、客家菜、潮州菜為主。在比較大的粵菜酒樓,一般都有廣東特色的早茶服務,不但深圳本地人喜歡,許多外來人口也熱衷於品嘗這種茶點[26][27]。大量湧入的外省人也帶來他們各自的菜系,大部分口味偏辣,如湖南的湘菜、四川的川菜和重慶火鍋等,但為顧及廣東及香港食客偏淡的飲食習慣,外省菜餚也推出了微辣或免辣口味,但如不特別提醒,這些餐店均都會在烹調時加入辣椒[28]。
文化產業與文博會
[編輯]深圳是中國工藝品製造大市之一,有1900餘家工藝品製造商和20多萬從業者,是全國最大的工藝品生產基地,其設計、製作水品具有領先地位,是深圳的新興文化產業。工藝品門類齊全,品種繁多。雕塑類的包括金屬、樹脂、水晶、琉璃等工藝品;美術及景觀類的包括工藝畫、竹木藝術、人造植物與花卉等;傳統手工製作類的包括刺繡、陶瓷、皮革工藝、仿真古董等工藝品;此外,還大量生產電子工藝品、仿真模型、金銀珠寶工藝品、旅遊紀念及文具工藝品等[29]。
大芬油畫村是深圳的油畫產業基地,集油畫創作、批發、定製為一體,吸引着大量的國內外客商來此洽購,油畫產品甚至出口到亞洲、非洲、美洲和歐洲的許多國家。油畫村匯集了大量的美術人才,油畫產業興旺,更帶動了整個大芬村的經濟。村內還是設有「大芬美術館」,是全市僅有的村內美術館。大芬油畫是深圳的文化特色產業,在全國有較大影響[30][31]。
「文博會」全稱為「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是全國僅有的一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於2004年11月18日至22日首次舉辦,每年一屆,為期4天,主會場設於深圳會展中心,並設有大芬油畫村等分會場。文博會的主要內容為首「博覽和交易」、「文化產業論壇」、「評獎」等。首屆文博會有來自中國國內和國外50餘個國家、地區的700多家企業參展,成交額(含意向成交額)為356.9億元人民幣,參與者達47萬多人次[32][33]。
參考資料
[編輯]- ^ (中文)中漫. 2011-12欧冠球星卡桌游视频欣赏. 中漫網.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8).
- ^ (中文)深圳文化局. 品牌长廊. 深圳文化網.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7).
- ^ (中文)深圳文化信息辦公室. 读书月成为深圳闪光名片. 深圳文化網. 2011-06-24 [2011-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0).
- ^ (中文)深圳少年宮. 少年宫概况. 深圳市少年宮網站. [2011-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3).
- ^ (中文)袁偉時. 特区文化特在哪里. 深圳特區文化研究中心.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6).
- ^ (中文)付昱編輯. 深圳书城中心城开业 汇集30万种图书成亚洲最大单体书店. 南方日報. 2006-11-07 [2011-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 ^ 7.0 7.1 (中文)深圳文體局. 深圳文化设施. 深圳文化網. 2006-11-07 [2011-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 ^ (中文)近日藝術傳媒. 深圳艺术机构. 今日藝術. 2006-11-07 [2011-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1).
- ^ 9.0 9.1 (中文)藝龍旅遊. 深圳娱乐. 藝龍旅遊網. [2011-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30).
- ^ (中文)李麥. 访《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作者李兰妮. 文學報. 2008-07-20 [2011-10-22].[永久失效連結]
- ^ (中文)深圳商報. “《你不可改变我》:首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QQ財經. 2010-08-19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7).
- ^ (中文)曾鎮南. 《多维文化视野中的深圳文学30年》课题成果简介. 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 2008-07-20 [2011-10-22].[永久失效連結]
- ^ (中文)鍾華生、鍾榮波. 《打工文学:描绘打工者"精神家园"》. 深圳商報. 2010-08-10 [2011-10-22].[永久失效連結]
- ^ (中文)深圳消費在線. 深圳电影院大全. 深圳消費在線網站. 2007-09-20 [2011-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2).
- ^ (中文)網街. 圣保罗夜总会. 網街網. 2008-03-05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01).
- ^ (中文)出遊巴士. 《深圳夜生活攻略,告别白天大运会疲劳,娱乐场所大全》. 出遊巴士網. 2011-08-17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0).
- ^ (中文)央視國際. 《深圳沙嘴查封百家休闲中心 数千按摩女上访(图)》. 搜狐新聞. 2008-04-16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 ^ (中文)佚名. 深圳的名胜古迹. 如雪生活網. 2011-07-15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中文)佚名. 广东深圳民俗风情. 山水旅遊黃頁.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中文)深港在線. 深圳的“上下五千年”(建筑). 深圳原住民網. 2011-09-30 [2011-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 ^ (中文)深港在線. 深圳的“上下五千年”(服饰). 深圳原住民網. 2011-09-30 [2011-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 ^ 首届校服文化展览市民中心举行 展示深圳经典校服. static.scms.sztv.com.cn. [2024-11-10].
- ^ (中文)三農直通車. 福永舞龙狮. 廣東省科技廳.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4).
- ^ (中文)遇達夫. 西乡抢炮. 九游宗教節慶網. 2007-09-22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2).
- ^ (中文)網途. 深圳民俗风情:龙岗哭嫁. 網途旅遊網.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3).
- ^ (中文)城市攻略. 深圳的饮食文化. YY社區網. 2008-12-20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1).
- ^ (中文)飲食文化. 花样百出吃深圳. 王朝網絡. 2006-07-20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1).
- ^ (中文)施澤會. 感受深圳的饮食文化. 重慶散文網. 2011-10-14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2日).
- ^ (中文)深圳商報. 深圳工艺美术:领先全国. 新浪財經. 2009-08-06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1).
- ^ (中文)賴寄丹、羅曉汀. “大芬油画村”,一个文化产业的成长. 人民網. 2004-06-07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中文)深圳商報. 大芬油画村成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深圳新聞網. 2011-10-14 [201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4).
- ^ (中文)陳谷川. 首届深圳国际文博会. 南方網. [2011-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 ^ (中文)文博会概况.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2011-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