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病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2月15日) |
荷兰病(英语:Dutch disease、荷兰语:Hollandse ziekte)是一个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术语。是指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导致货币汇率上升,因而工业出口减少、国内制造业衰退的现象。
在经济学中,荷兰病是特定行业(如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的增长与其他行业(如制造业或农业)经济发展的下滑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推定机制是,由于行业的增长(或外援的流入)增加收入,与其他国家的货币相比(汇率以某国货币/其他国货币的形式显示),某国家的货币变得更强(升值)。这导致某国家其他行业出口为得到其他国家购买变得更昂贵,而进口(购买其他国家的)更低廉,如果不进行政策干预,某国家的这些行业(主要是制造业)的竞争力会被降低。
虽然它最常指的是自然资源的发现,但也可以指“导致其他国家的货币大量流入的任何发展,包括自然资源价格急剧上涨,外援和外国直接投资”。[1]此术语在1977年由《经济学人》创造,描述荷兰在1959年发现大格罗宁根天然气田后,制造业的衰落。[2]
历史
[编辑]在1973年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欧洲天然气出口大国荷兰由于能源价格高涨而从天然气出口中获得大量收入,这些收入大大提高了国家社会福利程度。然而,荷兰获得了过度富裕的生活,随着天然气出口的增加,本国货币荷兰盾的汇率也随之上升,劳动者薪水也同时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急速下滑,工人失业造成经济恶化。伴随着经济恶化,由于经济增长时期大幅提高的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对政府财政产生了巨大压力,财政赤字也随之急速增加。
当时由柯克首相领导的政府,呼吁各界能够共体时艰以应经济问题,于是下令三年内劳方不得要求加薪,相反的资方做出的承诺是三年内不得裁员,最后经济也开始复苏,多数国家为之头疼的社会福利问题,也只有荷兰找出解决之道。“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W.M.Corden和J.Peter Neary在1982年给出的。两位作者将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部门)。
后果
[编辑]假设该国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如果突然发现了某种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价格意外上升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二是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但这时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
不过,对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这被称为支出效应。尽管这种病症一般是与一种自然资源的发现联系在一起,但它可能因以下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诱发,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外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等。“荷兰病”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适用于所有“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
参考文献
[编辑]- ^ Ebrahim-zadeh, Christine. Back to Basics – Dutch Disease: Too much wealth managed unwisely.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A quarterly magazine of the IMF. IMF. March 2003 [200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7).
This syndrome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Dutch disease". Although the diseas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a natural resource discovery, it can occur from any development that results in a large inflow of foreign currency, including a sharp surge in natural resource prices, foreign assistanc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conomists have used the Dutch disease model to examine such episodes,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the flow of American treasures into sixteenth-century Spain and gold discoveries in Australia in the 1850s.
|volume=
被忽略 (帮助);|issue=
被忽略 (帮助) - ^ "The Dutch Disease" (November 26, 1977). The Economist, pp. 82–83.
延伸阅读
[编辑]- Buiter, Willem H.; Purvis, Douglas D. Oil, Disinflation,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 Model of the 'Dutch Disease'. Bhandari, Jagdeep S.; Putnam, Bluford H. (编).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Cambridge: MIT Press. 1983: 221–47. ISBN 978-0-262-02177-7.
- Elkhan Richard Zada. 2016. Oil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Berlin: Logos Verla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