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 talk:學圃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學圃!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并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我是欢迎您的维基人:Snorri (留言) 2010年5月28日 (五) 23:13 (UTC)[回复]

關於你近來的編輯

[编辑]

您最近在祀典武廟條目頁面上進行更改數值的編輯與原先參考來源衝突並缺乏新的參考文獻。原版本的參考資料即《祀典武廟研究與修復計劃》中所測繪紀錄的數值為六十六公尺,並非六十公尺。若有其他的更可靠的數值附帶參考來源,可以增添在本條目內文中。感謝。 455112jerry留言2021年6月28日 (一) 03:33 (UTC)[回复]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426906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為恢復古蹟美麗身影,交通局日前將武廟山牆旁的機車停車格位取消,讓朱紅色美麗山牆身影再現,引起文史工作者邱仲銘對武廟關注,不過武廟的山牆「身長」各方資料都寫六十六公尺,專長測量的他經仔細測量,赫然發現武廟身長「變短了」,經請台南市文資處真確量測,果真實際只有六十點二五公尺;文資處表示,武廟屬國定古蹟,相關資料將報請文化部文資局修改。
祀典武廟山牆部分,根據文資局資料,側面為平淡,磚砌山牆直接落於地上,並不加任何處理,山牆的頂部則收於各落屋坡垂脊之下,形成高低起伏曲線,最大特色在其獨一無二的長度及高度,特別能顯現出閩南式建築承重牆風格的厚重感。
武廟多年來歷經多次修復,對山牆「身高」亦有不同敘述,從五十二公尺至六十六公尺皆有,引起曾任成大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主任的邱仲銘關注,加上日前文史工作者詹翹在臉書PO上武廟朱紅山牆和藍天的對比,更引起他興趣,特地前往量測。
邱仲銘帶著小捲尺,緣石連細縫約零點九米,共六十六塊,中間一小段零點二五米,最北有一小段零點一七米,沒有緣石,因只有一人前往量測,量出大約五十九點八公尺,和目前各方引用的六十六公尺大相逕庭。
邱仲銘推估,該處有六十六塊緣石,導致外界誤以為是六十六米,成為有趣巧合,他再翻閱其他修復報告書,平面圖無誤,然後續推算時卻出現誤差。實事求是的他,向文資處提出量測申請,經文資處前往測量,確定總長為六十點二五公尺。文資處表示,相關資料將報請文資局修改,也感謝邱老師提供正確訊息。--學圃留言2023年8月25日 (五) 00:44 (UTC)[回复]

關於府城的街

[编辑]

請閣下提供可靠文獻來支持你所謂「關於府城的街 是街區 非街道」的說法。所謂的可靠來源並不是所謂的舊地圖(如1893年《臺灣府城街道全圖》),這是「史料」,是第一手文獻,依據相關方針是不建議使用史料直接作為參考來源(因為可能會出現解讀錯誤等情況)。如果府城的街是「街區」的說法,是你根據地圖等史料自行研究出的成果,那麼這是所謂的原創研究,不符合維基百科的規範(參見Wikipedia:非原創研究)。請提供能支持你此說法的參考資料(學術論文等等),或請你將你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學術期刊等文獻後再添加到維基百科裡面。--祥龍留言2023年9月21日 (四) 15:3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