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袁姓: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不存在的民族
 
(未显示31个用户的48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拼音=Yuán
|拼音=Yuán
|中国大陆=Yuan
|中国大陆=Yuan
|南京官話=Üän<sup>2</sup>
|台湾=Yuan
|台湾=ㄩㄢˊ
|香港=Yuen
|香港=Yuen
|澳门=Un/Iun
|澳门=Un/Iun
|新加坡=Wang
|新加坡=Wan/Wang/Weng/Yuan/Yuen/Yen/Ngen
|马来西亚=Wang/Yuan/Yuen/Ngen
|马来西亚=Wan/Wang/Weng/Yuan/Yuen/Yen/Ngen
|越南=Viên
|越南=Viên
|韩国=원(Won)
|韩国=원(Won)
第13行: 第14行:
|同音字=
|同音字=
|堂号=
|堂号=
|郡望=[[汝南郡]]
|郡望=[[汝南郡]]、[[陈郡]]、[[田佳郡]]
}}
}}


'''袁姓'''是[[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上排59名。袁姓人在[[四川]]、[[华北]]和[[江南]]地区最影响。总人口大约650万,占了当代[[中国]]人口的0.54%.
'''袁姓'''是[[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上排59名。袁姓人在[[四川]]、[[华北]]和[[江南]]地区最影响。总人口大约650万,占了当代[[中国]]人口的0.54%


== 来源 ==
== 来源 ==
[[File:Yuan character (1st century).png|thumb|right|印章体“袁”字]]
[[File:Yuan character (1st century).png|thumb|right|印章体“袁”字]]
对于袁氏来源的记述,许多古籍内容差不多一致:袁氏是[[舜]]的后裔,出自[[妫姓]]。[[周武王]]灭[[商朝]]以后,追封前代圣王舜的后人[[满]](史称胡公满)于[[陈国|陈]]。
对于袁氏来源的记述,许多古籍内容差不多一致:袁氏是[[舜]]的后裔,出自[[妫姓]]。[[周武王]]灭[[商朝]]以后,追封前代圣王舜的后人[[胡公满]]于[[陈国|陈]]。


胡公之十三世孙[[轅涛涂]](或作[[袁濤塗]])封在[[阳夏]](今河南太康),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袁氏自立姓之后,一直为陈国的大夫。[[春秋]]末年,袁侨、袁克都是轅涛涂的后裔。古时「袁」、「爰」、「辕」、「榬」、「溒」、「援」等字相通。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到秦末时,辕涛涂的裔孙[[辕告]]避难与[[黄河]]、[[洛河]]之间。[[辕告]]之少子政,以袁为氏,正式普遍地使用袁姓。
胡公之十三世孙[[轅涛涂]](或作[[袁濤塗]])封在[[阳夏]](今河南太康),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袁氏自立姓之后,一直为陈国的大夫。[[春秋时期|春秋]]末年,袁侨、袁克都是轅涛涂的后裔。古时「袁」、「爰」、「辕」、「榬」、「溒」、「援」等字相通。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到秦末时,辕涛涂的裔孙[[辕告]]避难与[[黄河]]、[[洛河]]之间。[[辕告]]之少子政,以袁为氏,正式普遍地使用袁姓。


袁姓的第二个来源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东汉]]末,分布在近[[四川]]东部及[[重庆]]一代的[[板楯蛮]],有杜、朴、袁三大姓[[巴]]夷王。袁姓同其他的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的血缘交流。[[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沈阳]]。到清末[[民国|民]]初,旗人融化入汉族,袁姓旗人同样也回归了汉族,但其族人中已经混合了满族的血液
袁姓的第二个来源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东汉]]末,分布在近[[四川]]东部及[[重庆]]一代的[[板楯蛮]],有杜、朴、袁三大姓[[巴]]夷王。袁姓同其他的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的血缘交流。[[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沈阳]]。
== 郡望 ==
*[[汝南袁氏]]
*[[陳郡袁氏]]


== 历史分布和迁移 ==
== 历史分布和迁移 ==
自春秋末,袁姓一直活跃在河南一带。到[[汉朝]],形成了以[[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为中心的大姓。东汉初年,[[袁良 (汝南)|袁良]]仅为[[成武县|成武]][[县令|令]],但从他的孙子[[袁安]]以下的四代人都做到[[太尉]]、[[司徒]]、[[司空]]的高位。由此开创了[[汝南袁氏]]。与袁良同名的[[袁良 (陈郡)|袁良]]则成为[[陈郡袁氏]]的先祖,孙[[袁滂]]官至司徒。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自[[东汉]]、[[曹魏]]、[[晋朝]]至[[南朝梁]]、[[南朝陈]],人才辈出,权势显赫。至唐朝,与其它姓氏类似,袁姓者多以陈郡袁氏标榜<ref>《史通·内篇·邑里第十九》:爰及近古,其言多伪。至于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若乃称袁则饰之陈郡,言杜则系之京邑,姓卯金者咸曰彭城,氏禾女者皆云钜鹿。在诸史传,多与同风。此乃寻流俗之常谈,忘著书之旧体矣。</ref>。[[北宋]]时编撰的《[[新唐书]]》<ref>《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袁氏出自媯姓。陳胡公滿生申公犀侯......九世孫袁生生玄。孫幹,封貴鄉侯,復居'''陳郡陽夏'''。八世孫良,二子:昌、璋。昌,成武令,生'''漢司徒安''',字邵公。三子:賞、京、敞。京,蜀郡太守......璋生'''司徒滂''',字公熙。滂生渙,字曜卿,魏御史大夫。</ref>则将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的同名先祖混为一人,至今仍有混淆<ref>{{Cite web |url=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61022/14962.shtml |title=汉朝袁姓:陈郡和汝南家族最显赫 |accessdate=2017-10-14 |author= |date=2016-10-22 |work= |publisher=华西都市报网站 |language=Zh-hans |archive-date=2017-10-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14233733/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61022/14962.shtml |dead-url=no }}</ref>。
自春秋末,袁姓一直活跃在河南一带。到[[汉朝]],形成了以[[汝南]][[汝阳]](今[[河南]][[汝南]])为中心的大姓。从[[袁安]]以下的四代人都做到[[太尉]]、[[司徒]]、[[司空]]的高位。汝南和陈郡的袁氏自[[东汉]],[[曹魏]],[[晋朝]]至[[南朝梁]]、[[南朝陈]],人才辈出,权势显赫。


[[宋朝]]时期,袁姓大约有26万人,以人数算宋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于现在的[[四川]]、[[浙江]]、[[山西]]、[[江西]]四省。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和[[湖南]]。
[[宋朝]]时期,袁姓大约有26万人,以人数算宋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于现在的[[四川]]、[[浙江]]、[[山西]]、[[江西]]四省。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和[[湖南]]。
第34行: 第38行:


== 当代袁氏分布 ==
== 当代袁氏分布 ==
{{unreferenced section}}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两省,大约占袁姓总人口的23%。江西、江苏、河南、浙江、[[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8%。袁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两省,大约占袁姓总人口的23%。江西、江苏、河南、浙江、[[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8%。袁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 名人 ==
[[File:Yuan shikai.jpg|right|180px|thumb|袁世凯,近代袁姓最著名人物之一]]

===歷史人物===
*[[袁盎]]:西汉大臣
*[[袁安]]: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汝南)人。中国东汉初期的政治家。官拜司徒
*[[袁賞]],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汝南 )人,[[袁安]]之子。漢和帝從竇氏手中奪回權力後追思袁安守正,任命他為郎。
*[[袁京]],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汝南)人,[[袁安]]之子。官至[[侍中]]、[[蜀郡]]太守。
*[[袁敞]],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汝南)人,[[袁安]]之子。官至司空。
*[[袁彭]],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汝南)人,[[袁京]]之子,官至[[光祿勳]]。
*[[袁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汝南)人,[[袁京]]之子,桓帝時先後擔任司空、司徒和太尉。
*[[袁盱]],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汝南)人,[[袁敞]]之子,官至光祿勳。
*[[袁滂]],陈郡扶乐人(今河南太康),袁璋之子,[[袁涣]]之父,官至東漢[[司徒]]。
*[[袁绍]]:東汉末年军阀
*[[袁术]]:東汉末年军阀
*[[袁渙]],陳郡阳夏人。名門之後,東漢末人物,曾效力於袁術、呂布及曹操勢力之下。
*[[袁宏]]:(328年-376年)[[东晋]]文学家、史学家。
*[[袁崧]]:是袁涣的六世孙,袁宏的堂侄。[[东晋]]史学家。
*[[釋辯才]]:唐朝高僧
*[[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將,军事家
*[[袁江]]:江苏扬州人,清朝画家
*[[袁耀]],江苏扬州人,清朝畫家。袁江之子。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诗人,散文家,文筆與當時的大臣尚书[[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清末]][[清朝內閣總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軍機大臣]],[[中華民國大總統|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袁良]]:(1882年-1953年),中華民国政治家,中國政界的日本通。
*[[袁文才]](1898年-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

===現代人物===
*[[袁樸]]:(1904~1991),字茂松;湖南新化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陸軍副總司令。黄埔軍校一期畢業。
*[[袁木]]:(1928年1月-),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言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
*[[袁阔成]]: (1929年-2015年3月2日), 籍贯辽宁营口,生于天津,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评书表演艺术家。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西九江德安,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袁亚湘]](1960年1月-),男,现任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
*[[袁雪芬]]:越劇演員
*[[袁守謙]]:前台灣交通部長
*[[袁則留]]:台灣證券交易所首任總經理,前台灣證管會主委
*[[袁义达]]:科学家
*[[袁國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律政司司長]]
*[[袁國勇]]:[[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主任,世界知名[[傳染病|傳染病專家]]。
*[[袁小田]]:香港資深演員
*[[袁詠儀]]:香港演員,[[香港金像奖]]影后。
*[[袁潔瑩]]:香港演員
*[[袁潔儀]]:香港演員
*[[袁鳳瑛]]:香港歌手
*[[袁彩雲]]:香港演員
*[[袁彌明]]:香港主持人
*[[袁偉豪]]:香港演員
*[[袁文傑]]:香港演員
*[[袁弘]]:中國演員
*[[袁立翔]]:香港足球運動員
*[[袁淑珍]]:無線電視資深配音員
*[[袁和平]]:香港知名武術指導、電影導演
*[[袁偉民]]:前中國女子排球隊教練、國家體育總局前局長
*[[袁永強]]:中山教师博客软件工程师
*[[袁惟仁]]:[[臺灣]]著名流行音樂創作男歌手、唱片製作人。
*[[袁泉]]:中国女演员。
*[[袁梓峰]]:香港香港島柴灣小西灣峰哥,趕走惡霸而聞名
※袁吉六,毛泽东老师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reflist}}
{{reflist}}

== 延伸阅读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外部链接==
==外部链接==
* [http://www.yuanscn.com/htmls/Yuanfmly0.htm 袁氏家谱],中国大陆各地袁氏家谱,并介绍袁氏起源、分布及名人等。
* [http://www.yuanscn.com/htmls/Yuanfmly0.htm 袁氏家谱] {{Wayback|url=http://www.yuanscn.com/htmls/Yuanfmly0.htm |date=20200523053137 }},中国大陆各地袁氏家谱,并介绍袁氏起源、分布及名人等。
* [http://www.nbxy.cn/ 宁波西袁氏联谊会]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1028055951/http://www.nbxy.cn/ 宁波西袁氏联谊会]
* [http://www.rzsq.com/rzsh126.htm 日照袁氏],袁锡平,[[山东]][[日照]]袁氏的起源和发展。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102010707/http://www.rzsq.com/rzsh126.htm 日照袁氏],袁锡平,[[山东]][[日照]]袁氏的起源和发展。


{{台灣首一百個姓氏}}
{{台灣首一百個姓氏}}
第108行: 第57行:




[[Category:漢|Y袁]]
[[Category:漢姓|Y袁]]
[[Category:朝鮮語姓氏]]
[[Category:朝鮮語姓氏]]
[[Category:越南姓氏]]
[[Category:越南姓氏]]

2024年10月9日 (三) 16:51的最新版本

姓氏
百家姓》第59位
7:
8:
9:

郡望  汝南郡陈郡田佳郡

袁姓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上排59名。袁姓人在四川华北江南地区最具影响。总人口大约650万,占了当代中国人口的0.54%。

来源

[编辑]
印章体“袁”字

对于袁氏来源的记述,许多古籍内容差不多一致:袁氏是的后裔,出自妫姓周武王商朝以后,追封前代圣王舜的后人胡公满

胡公之十三世孙轅涛涂(或作袁濤塗)封在阳夏(今河南太康),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袁氏自立姓之后,一直为陈国的大夫。春秋末年,袁侨、袁克都是轅涛涂的后裔。古时「袁」、「爰」、「辕」、「榬」、「溒」、「援」等字相通。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到秦末时,辕涛涂的裔孙辕告避难与黄河洛河之间。辕告之少子政,以袁为氏,正式普遍地使用袁姓。

袁姓的第二个来源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东汉末,分布在近四川东部及重庆一代的板楯蛮,有杜、朴、袁三大姓夷王。袁姓同其他的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的血缘交流。清朝满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沈阳

郡望

[编辑]

历史分布和迁移

[编辑]

自春秋末,袁姓一直活跃在河南一带。到汉朝,形成了以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为中心的大姓。东汉初年,袁良仅为成武,但从他的孙子袁安以下的四代人都做到太尉司徒司空的高位。由此开创了汝南袁氏。与袁良同名的袁良则成为陈郡袁氏的先祖,孙袁滂官至司徒。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自东汉曹魏晋朝南朝梁南朝陈,人才辈出,权势显赫。至唐朝,与其它姓氏类似,袁姓者多以陈郡袁氏标榜[1]北宋时编撰的《新唐书[2]则将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的同名先祖混为一人,至今仍有混淆[3]

宋朝时期,袁姓大约有26万人,以人数算宋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于现在的四川浙江山西江西四省。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湖南

明朝,袁姓大约53万,为明朝第三十六大姓。袁姓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宋、、明600年袁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部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的袁姓人口萎缩严重。明末,袁姓也进入了台湾。最近600年期间,袁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西部、华中、华北回迁。

当代袁氏分布

[编辑]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两省,大约占袁姓总人口的23%。江西、江苏、河南、浙江、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8%。袁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史通·内篇·邑里第十九》:爰及近古,其言多伪。至于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若乃称袁则饰之陈郡,言杜则系之京邑,姓卯金者咸曰彭城,氏禾女者皆云钜鹿。在诸史传,多与同风。此乃寻流俗之常谈,忘著书之旧体矣。
  2. ^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表第十四下》袁氏出自媯姓。陳胡公滿生申公犀侯......九世孫袁生生玄。孫幹,封貴鄉侯,復居陳郡陽夏。八世孫良,二子:昌、璋。昌,成武令,生漢司徒安,字邵公。三子:賞、京、敞。京,蜀郡太守......璋生司徒滂,字公熙。滂生渙,字曜卿,魏御史大夫。
  3. ^ 汉朝袁姓:陈郡和汝南家族最显赫. 华西都市报网站. 2016-10-22 [2017-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简体中文).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百家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袁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