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
唐人街(英語:Chinatown),又稱中國城、華
歷史
編輯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1]
1872年,志剛在《初使泰西記》中有:「金山為各國貿易總匯之區,中國廣東人來此貿易者,不下數萬。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國人呼之為『唐人街』。建立會館六處。」1887年,王詠霓在《歸國日記》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為太平洋貿易總匯之區,華人來此者六七萬人,租屋設肆,洋人呼為唐人街。六會館之名曰三邑,曰陽和。」王詠霓的這句話與志剛的差不多。在這之前,王可能看過《初使泰西記》,因此,他在這裏沿用了志剛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粵人華僑自創的名稱。
1875年,張德彝在《歐美環遊記》中就稱唐人街為「唐人城」,張通英語,英語稱唐人街為Chinatown。其實,在這以前,張德彝更為直接,他將Chinatown直譯為「中國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國,即越南交趾國……再西北距四十餘里,有「中國城」,因有數千華人在彼貿易,故名。」
1930年蔡運辰《旅俄日記》:「飯後再赴旅館,新章五時亦至,候余甚久,公事畢,同遊中國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牆高底,完全華式,華人名之曰中國城。」今人李歐梵有一篇有關唐人街的隨筆,題目就叫《美國的「中國城」》(1975),文章說:「唐人街是老華僑的溫床、新華僑的聚會所。也是美國人眼裏的小中國。也許我們應該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譯過來,乾脆稱它為『中國城』(Chinatown),可能更恰當一點。」
在東南亞,由於移民的歷史比較早,因此語言和文化多與當地融合。另外華裔在當地大多經商、且族群意識很強,所以一般還掌控了當地的產業主導權,成為地位重要的少數族群。由於東南亞是華人早期移民的主要地區之一,大多都已融入當地社區,而並不居住生活於唐人街,因此著名的唐人街相對較少,但還是有一些知名的唐人街如茨廠街和牛車水。
在北美的唐人街經常可見餐館林立,而餐館、洗衣店和手藝店即早期華僑的主要營商行業。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於大城的舊區,環境會較為擠迫,治安和種族歧視亦是某一些華埠要面對的問題。一些唐人街亦出現華人人口遷離、人口老化的現象。
西方的唐人街
編輯中國的第一艘直接交易船到達英國利物浦的碼頭交換諸如絲綢和棉花等的商品時,一個早期的中國飛地於1830年代在利物浦出現了。許多中國移民在晚1850年代到達了利物浦,成為了藍色漏斗航運公司的員工。這是一個貨物運輸公司,由阿爾弗雷德·霍特創建。這條商業航線建立了上海,香港和利物浦之間的緊密貿易聯繫,其中主要是利物浦進口絲綢,棉花和茶葉。
三藩市的唐人街是北美最大的唐人街之一,還是墨西哥以北最古老的唐人街。在1850年代到1900年代,它成為了早期中國移民進入美國的入口。這片地理區域的特殊之處在於城市政府與私營業主允許中國移民繼承財產以及在城內合法擁有房產。許多中國移民成為了大公司的勞動力。中國移民對於中太平洋公司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他早期移民成為了煤礦工人或獨立勘探者。這些獨立勘探者希望在1849年的淘金熱時大賺一筆。在19世紀中期,有許多中國人移民到美國北方。每當有一次大量移民,就有一個唐人街在美國北方出現。這些中國人移民到美洲西海岸,從聖地牙哥到維多利亞。
經濟機遇推動了更多唐人街在美國的建立。第一批唐人街在美國西方出現,例如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愛達荷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和亞利桑那州。當洲際鐵路建立完成後,更多臨近鐵路的城鎮出現了唐人街,比如聖路易斯,芝加哥,辛辛那提,匹茲堡,比尤特。許多東海岸城市也出現了唐人街,比如紐約,波士頓,費城,普羅維登斯,和巴爾的摩。隨着解放宣言的通過,更多南方的州,比如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喬治亞州開始僱傭中國移民作為勞動力。
唐人街的歷史不總是和平的,尤其是勞資糾紛出現的時候。低工資的中國工人在山區的唐人街大規模替代白種礦工。這引發了緊張的種族衝突,甚至導致了懷俄明州的羅克斯普林斯大屠殺。許多前沿的唐人街在美國種族歧視的影響下消亡了。1882年,排華法案通過。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升了中國移民在美國的地位。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後,中國與美國成為了對抗日本的戰友,而美國人也希望在美國的中國移民加入到他們的戰線之中。中國移民有史以來第一次進入了美國主流社會。中國移民穿上了戰服,與美國士兵成為了戰友。由於前線缺乏勞動力,更多中國移民有了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羅斯福總統在1943年12月17日廢除了排華法案。這一舉動結束了長達60年的合法的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移民立刻被社會所接受。在排華法案被廢除與戰爭新娘法生效之後,中國文化開始滲入美國並被美國所同化。這個單民族的社區開始向一個充滿家庭和孩子的社區轉型。最終,中國移民可以合法地成為公民,擁有財產。
70年代後期,越南戰爭的華裔難民和流亡者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唐人街的重建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結果是,許多唐人街已成為泛亞洲商務區和住宅區。相比之下,大多數過去的唐人街主要是來自中國東南的中國人的居住區。
近些年來,新出現的唐人街開始承擔歷史和旅遊中心的角色。很多新的唐人街,比如在紐約奧爾巴尼的唐人街,建立的目的是作為景點而不是飛地。這些唐人街試圖在高檔的環境下給人以「老唐人街」的感覺。在北卡羅來納羅利新建成的唐人街還將建設一個五星級的酒店,其主要目的是吸引遊客。
「後唐人街」時代
編輯隨着種族歧視的觀念消失,半世紀以來,各國政府紛紛開放參政權予華裔,使華人的地位在外國趨於公平,在西方國家新一代的華人移民和當地土生土長的華裔人士由於高科技、企管和專業背景,許多家庭甚至於有經濟能力在高級住宅區居住。北美以及澳洲很多大型都會區更已進入「後唐人街」時代,即唐人街外的華人人口和商業活動已遠超過原唐人街,而且華人人口和商業活動不再是聚集在某個社區,而是在市郊多個相鄰社區裏,散居在主流或其他少數族裔當中。「後唐人街」的例子包括美國加州洛杉磯地區的聖蓋博谷;三藩市灣區的矽谷;紐約皇后區的法拉盛;加拿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市和本那比市;與及多倫多地區的士嘉堡區、萬錦。在澳洲計有墨爾本的博士山、韋弗利谷;悉尼的車士活、寶活及好市圍市[4]; 布里斯班的森尼班克。
部分唐人街位置
編輯非洲
編輯在非洲,有三個規模相對較大、值得一提的唐人街,分別坐落在非洲的東部沿海國家:馬達加斯加,毛里裘斯和南非。
美洲
編輯華人移民最早於19世紀中葉抵達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美洲諸國,隨後華人移民聚集區變成了唐人街最早的雛形。現今最主要的幾個唐人街坐落在美國及加拿大東西兩岸大都市區,如紐約、三藩市、洛杉磯、域多利、溫哥華、多倫多等。
美國
編輯美國華裔在紐約市的曼哈頓、法拉盛、布魯克林和它們的周邊區域佔有較高人口比例,其中曼哈頓下東城的華埠是東海岸歷史最悠久的華人聚居區,早在1850-1870年間就已經出現。由於下城的地價愈加高昂,後來美國的華人,尤其是偷渡或非法居留者因為收入低,只能遷往他處居住,因此形成了法拉盛華埠。在中西部,芝加哥的唐人街也出現很早。到1900年時,芝加哥的華人社團已經初具規模,而且在很長時間裏一直是中西部唯一的華人聚居區,直到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現的非法移民潮和2000年前後的留學熱才使得很多城市也出現了(新式)唐人街。美國西岸的三藩市作為一個重要太平洋港口城市,因為與中國僅相隔太平洋而且與東亞貿易關係密切,擁有西半球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其起源一般被認為是1850年代修建太平洋鐵路的華工在美國定居後形成的。華盛頓也有唐人街[5][6][7]。2000年後,由於華人移民出現高學歷化、精英化的趨勢,很多華人不滿足於市中心唐人街不佳的居住和出行條件而選擇住在郊區高檔社區,很多大城市的市郊也出現了新唐人街甚至華人城市,例如加州的蒙特雷公園、爾灣和聖何西。這些新唐人街與老唐人街有很大的不同,老唐人街往往位於市中心,道路狹窄、綠化欠缺、住宅單元狹小老舊等問題,而郊區的新唐人街則與周邊區域融為一體,居住環境和質量更好,因此導致了新老移民群體的地域和文化上的分割。
加拿大
編輯位於加拿大西岸的卑詩省是華人移民最早入駐的省份,其省府維多利亞市的唐人街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全美州繼三藩市歷史第二悠久的唐人街。該省最大城市溫哥華的唐人街是加拿大面積最大的唐人街[8]。同屬於溫哥華都市區的列治文市、本拿比市的華人密度也較高,據加拿大政府2011年人口普查,華人分別佔總人口的53%及33.9%,其中前者常被稱作「小香港」。
多倫多最大的唐人街大概範圍在市中心多倫多大學主校區偏西南的登打士街西(Dundas Street West)和士巴丹拿道(Spadina Aveneue) ,交匯處有兩個大型購物中心,唐人街的招牌都是中英雙語,是多倫多最繁忙的社區之一,附近華裔居民居住密度較高。
拉丁美洲
編輯在拉丁美洲,最古老的唐人街坐落在墨西哥,其時間至少要追溯至十七世紀早期[9]。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一些來自香港、澳門的移民紛紛落腳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唐人街有中國和拉丁美洲混血的最早移民和來自東亞的近期移民。大多數亞洲—拉丁美洲人有廣東或客家的血統。
對於拉丁美洲中國居民的後裔,其人數難以統計。
除墨西哥城唐人街之外,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秘魯的首都利馬也有較著名的唐人街。
亞洲
編輯唐人街在亞洲分佈很廣,並且擁有很大的人口密度。其居民往往是東亞和南亞的華僑和一些祖籍在中國南方,特別是福建、廣東、海南的華人。早在唐朝,就已經有唐人街在比如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等這些國家生根發芽,它們在清朝有了較大的發展,並且在二十世紀的時候欣欣向榮。日本最大的唐人街是橫濱中華街,另有神戶南京町、長崎新地中華街。在西亞中東地區的唐人街,與美國、加拿大、澳洲、歐洲等相比,正在成為新的中國移民目的地。比如,在伊朗和杜拜新建的唐人街,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飛地有着很大的區別。杜拜擁有華人地區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中國風格的購物街。
大洋洲
編輯墨爾本的唐人街坐落在墨爾本中心商務區和小柏克街東端中心。它從斯旺斯頓大街開始,一直到展覽大街。這個唐人街是在1851年,正處淘金熱時期,發展起來的,並且是澳洲歷史最悠久的。由於1906年三藩市大地震摧毀了其唐人街[5][6][7],墨爾本的這個唐人街被認為是亞洲外最持久的。 悉尼的主要唐人街坐落在沙瑟大街。它從東部的中央車站一直延伸到西部的情人港,並且是澳洲最大的唐人街。 阿德萊得的唐人街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建造的,並且在八十年代進行了翻新。它坐落在中央市場和中央車站附近。 此外,布里斯班和佩斯也有一定規模的唐人街。
歐洲
編輯一些市區的唐人街坐落在歐洲各國家的首都和主要城市。在英格蘭的倫敦、伯明翰和曼徹斯特,都有規模較大的唐人街。德國漢堡唐人街遺址標示著在百年前的舊時代裏曾建有華人社群,此外德國境內並無較形規模者,近代僅在法蘭克福以及柏林的利希滕貝格、夏洛滕堡附近存在部分中國新移民的經濟活動[10]。新中國移民現象也出現在比利時安特衛普以及英國卡迪夫,自2011年起,安普當局發現中國社區呈湧現的趨勢[11],卡迪夫的市參議會正在計劃對城中的中國人進行確認[12]。
坐落於巴黎第十三區的唐人街是全歐洲規模最大的。很多越南人,特別是來自越南的避難華裔,都在巴黎的北面美麗城和里昂安家落戶。意大利的米蘭、羅馬和普拉托都有唐人街。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也都有唐人街存在。
在英國,伯明翰,利物浦,倫敦,曼徹斯特和紐卡素泰恩河畔,都有一些唐人街。在利物浦的唐人街被認為是歐洲的唐人街中歷史最悠久的[13]。 倫敦的唐人街建立與十九世紀末期,坐落於萊姆豪斯區。曼徹斯特的唐人街則位於其市中心。
唐人街的特點
編輯中國式建築風格
編輯作為旅遊勝地的大型唐人街,入口處大多有高大的紅色拱形結構——牌坊,特別搶眼,有時也會有威嚴的石獅子,用來迎客。有些唐人街也可以看到其他建築風格,比如悉尼唐人街的誼園,域多利牌坊前的石獅子等。伊朗的加奇薩蘭唐人街也有很多中式風格建築。
中國的牌坊上一般都有題字。歷史上來講,這些牌坊都是被作為禮物,由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是當地政府(三藩市的唐人街)乃至商業組織,捐贈給某個城市的。古巴夏灣拿的長期被忽視的唐人街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到了很多材料,用來進行唐人街的逐步翻新。牌坊的建造資金一般來自當地華人社區的捐資。有一些牌坊大到可以橫跨整個路口,而有一些則比較小,無論在高度上還是寬度上。牌坊可以用木頭建造,也可以用石頭或鋼來建造。在裝飾上,有的很簡單,也有的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中文標誌
編輯在唐人街很容易見到中國特色。很多商店門前標誌都採用中國書法。也有很多其他唐人街,如加利福尼亞奧克蘭市和加拿大域多利的唐人街,使用英文和中文雙語街道標誌。
在華盛頓的唐人街,當地政府要求唐人街內商店的店面標誌必須要翻譯成漢字,無論這個商店是不是中國人開的。就連一些國家連鎖店如星巴克咖啡、CVS藥店等也都要遵從這個規定。[14]
中國餐廳
編輯很多唐人街都是以美食為核心的,因此,對於想吃中國菜以及其他亞洲料理如越南菜、泰國菜、馬來西亞菜的人們來說,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通常是理想去處。有些唐人街,比如新加坡的唐人街,已經發展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中國菜。唐人街的餐廳不僅是當地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種社會性的聚集場所。在很多西方國家的唐人街中,餐廳的工作是可能是那些貧窮的移民所能找到的唯一工作,特別是那些無法熟練運用當地語言進行交流的人。很多唐人街都會有「正宗餐廳」和「遊客餐廳」之分。
一般來說,主要為移民提供正宗中國菜的餐廳並不符合人們對於唐人街餐廳的刻板印象。由於華裔移民的增多以及很多文化對不同口味菜餚的接納,現存的美式中國菜館和加拿大式中餐館已被不少人看作一種不合時宜的存在,但是它們的顧客仍然很大,也能獲得很大的利潤。在很多唐人街已經有了不少規模較大的地道的廣東海鮮餐廳。這些餐廳專門做客家菜、四川菜、上海菜、福州菜等。也有一些小餐廳在經營熟食。
廣東海鮮餐廳
編輯典型的廣東海鮮酒家一般都會有一個很大的飯廳,大廳中有華麗的裝飾和設計。海鮮酒家自然擅長於烹調海鮮,比如一些昂貴的龍蝦、螃蟹、對蝦、蛤蚌、牡蠣等。在開始烹調前,這些活海鮮一般都放在魚缸里。有一些海鮮酒家會在早晨至下午的時間段內提供點心。服務生會一邊推着裝有熱氣騰騰的菜餚和點心的手推車,一邊為食客報菜名。這些餐廳也往往是婚禮、宴會及其他特殊活動的舉辦地。
這類餐廳於20世紀六十年代在香港發展起來並迅速走向繁榮和流行,隨後就開始在海外的唐人街開設。由於海鮮酒家價格較高,並且想開設和管理這類酒家所需要的資本較多(因為需要更高水平的員工),這類酒家一般都開設在發達國家的唐人街及其衛星社區,以及相當富裕的中國移民社區,尤其是在澳洲、加拿大、美國這些香港移民很多的地方。比較貧窮的移民們一般是開不起這類餐廳的,儘管他們也在這類餐廳工作。一般情況下,在比較老的唐人街,這類餐廳更少。例如,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唐人街幾乎沒有這類餐廳,然而在其郊區如列治文、卑詩則有海鮮酒家。海鮮酒家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因此,海鮮酒家的老闆們想盡辦法,甚至「挖牆腳」,來獲得那些最出色的廚師。這些廚師大多數來自香港。
燒臘店
編輯此外,還有一種中餐廳叫做中式燒烤熟食餐廳,被稱作「燒臘店」,有時也被稱為「面家」。這種餐廳一般在規模和裝飾上要略遜一籌,一般會買一些更便宜的食物,比如雲吞麵,炒粉,揚州炒飯,粥等等。他們一般也會把半熟的烤鴨和烤乳豬掛在櫥窗里,這也是世界各地唐人街的一景。這些餐廳也會賣一些如叉燒肉、內臟、雞爪子等西方食客不太熟悉的中國菜。
這類餐廳的食物一般是為外賣準備的。這類餐廳中有一些名聲不太好,被認為是「低級小餐館」,糟糕的服務也廣受詬病,然而其他的一些餐館則是乾淨亮堂的,也有現代化裝飾和用心服務的侍者。
越南移民,包括華裔人士和非中國人,在很多唐人街開設了餐廳,出售越南河粉牛肉麵條湯以及弗朗哥-越南三明治。有些移民開設餐廳主打潮州菜,也有些唐人街中有不少「泛亞餐廳」,讓顧客在一個屋檐下嘗到各種不同的亞洲麵條。
本地化的中國菜
編輯雜碎與炒麵館(美國)
編輯一般都有霓虹燈招牌,這些餐廳主要是為非中國顧客提供雜碎或炒麵,這些菜也可以在標準的燒烤店和外賣店吃到。
Chifa(秘魯)
編輯Chifa 是秘魯首都利馬的唐人街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種混合了廣式中國菜和秘魯當地風味的秘魯中餐廳。Chifa源自廣東話「饎飯」,秘魯人說西班牙語,發音就變成了「Chifa」,其原意就是做飯。這種餐廳很受秘魯當地人的喜愛。
唐人街的年度大事
編輯在一些重大活動比如遊行,節日,中國雜技表演,武術表演,機動遊戲舉行之時,應活動的組織者、推動者要求,很多唐人街往往會封閉街道。小一點的節日活動可能也會在唐人街中的停車場、操場、公園、學校內舉行。
農曆新年(春節)
編輯很多唐人街慶祝春節都離不開舞龍和舞獅,以及與之相伴的由鐃鈸的聲音、鑼的叮噹聲、敲擊硬木拍板的聲音、用力擊鼓的聲音以及響亮的鞭炮聲混合而成的獨特節奏。這些表演一般都在商店門前舉行,表演中,獅子試圖去吃萵苣頭或是去抓一個橘子放到嘴裏。在獅子的戲服下一般有兩位演員,表演中會出現很多令人驚嘆的絕技。舞龍的表演者則通常是以大組的形式進行表演,他們的精彩表演讓管狀的龍的戲服仿佛有了生命。作為對表演的回報,店主們通常會給表演者們一些錢。這些表演者們一般是屬於當地的武術俱樂部。
諷刺的是,不少人認為,比起中國自身,舞龍和舞獅在海外唐人街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這種矛盾恐怕要歸因於清朝統治之下的帝制中國的政治與社會動盪,使得包括舞龍舞獅在內的傳統中國習俗難以繁榮發展。此外,在早期的中國政權下,這些習俗幾乎被消滅了。然而幸運的是,由於華人移民遍佈世界各地(東南亞有大規模華裔社群),這些傳統的中國舞蹈得以在海外唐人街繼續表演和傳承。
中國新年的舞龍舞獅主要是為了嚇走妖魔鬼怪,為社區帶來好運。有時候也會專門邀請演員來表演,以慶祝唐人街一個新生意的開張,比如一個餐廳或銀行。這種時候,祝福者們(通常是家人、批發商、社區組織等)往往會把慶祝用的花環、纏有綵帶的綠色植物放在店鋪門前,以祈求將來生意興隆。
中秋節
編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一般在九月到十月之間,正日為中國農曆的八月十五,很多商家也會借這個機會售賣月餅。
唐人街選美大賽
編輯有些唐人街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唐人街小姐」選為大賽,比如「紐約唐人街小姐」、「三藩市唐人街小姐」、「菲律賓唐人街小姐/先生」、「夏威夷唐人街小姐」、「休斯頓唐人街小姐」、「亞特蘭大唐人街小姐」等。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一嫻. 你不知道的美国那些事儿.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8-02-01: 188 [2019-05-07]. ISBN 978-7-302-4676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7).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queensbuzz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Selected Population Prof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 2016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1-Year Estimates Queens County, New York Chinese alone.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November 26,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4).
- ^ 劉泰廷. 澳洲的現實主義:特例還是慣例?. 全球事務瞭望台. 2016-05-09 [2016-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8) (中文(臺灣)).
在悉尼,除中國城以外,如車市活(Chatswood)、寶活(Burwood)、好市圍(Hurstville)等新興華人社區也相繼湧現
- ^ 5.0 5.1 Bacon, Daniel: Walking the Barbary Coast Trail 2nd ed., page 50, Quicksilver Press, 1997
- ^ 6.0 6.1 Richards, Rand: Historic San Francisco, 2nd Ed., page 198, Heritage House Publishers, 2007
- ^ 7.0 7.1 Morris, Charles: San Francisco Calamity by Earthquake and Fire, pgs. 151-15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2
- ^ "Chinatown Vancouver Online". Vancouverchinatown.ca. Retrieved 2011-09-11.
- ^ Mann, Charles C. (2012). 1493: Uncovering the New World Columbus Created. Random House Digital, Inc. p. 416. ISBN 978-0-307-27824-1. Retrieved 12 October 2012.
- ^ Forsche Schnäppchenjäger aus China. [2017-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 ^ "China Town Antwerpen". Chinatown-antwerpen.be. Retrieved 2011-09-11.
- ^ "What happened to cardiff china town? - Discussion Board". Britishchineseonline.com. 2005-10-05. Retrieved 2011-09-11.
- ^ "Liverpool and it's Chinese Children". Halfandhalf.org.uk. Retrieved 2011-09-11.
- ^ "The End of Chinatown". Theatlantic.com. Retrieved 201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