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保衛戰[3],是中國抗日戰爭徐州會戰期間中日雙方在山東省臨沂市及其地區展開的一系列攻防戰鬥,中方參戰部隊是國民革命軍張自忠部和龐炳勛部,日方參戰部隊是板垣征四郎指揮的第5師團,戰鬥歷時一個多月,最終國軍成功將日軍阻擋於臨沂地區,導致日軍兩路合圍台兒莊的計劃未能實現,是台兒莊戰役中方獲勝的重要因素之一。[4]

臨沂保衛戰
中國抗日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938年3月9日-4月21日
地點
 中國山東省臨沂及其周邊
結果 日軍被阻臨沂未能實現合圍台兒莊之計劃
參戰方

 中華民國

 大日本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中華民國 龐炳勳
中華民國 張自忠
大日本帝國 板垣征四郎
兵力
約48000 約近萬
傷亡與損失
超過10000

至4月7日死傷約3,000名以上[1]

日軍第5師團1938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戰死1,444名、戰傷5,268名,絕大多數應死傷於臨沂保衛戰[2]

背景

編輯

1937年7月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日軍先在華北地區的平津作戰中攻占北平和天津等地,後又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中攻占了中華民國當時最大工商業中心上海市和首都南京,隨後日軍將進攻矛頭轉向津浦和隴海兩大鐵路的交匯處,中國東部的軍事要地徐州,日軍沿津浦線南北對進欲要夾擊徐州,再由徐州西折鄭州後再沿京漢鐵路南下一舉攻下武漢,企圖一舉斬斷中國軍隊和經濟物資西撤的退路,儘快解決中國事變。至1938年3月,在日軍進攻徐州的兩路大軍中,南路日軍由於在蚌埠等地的淮河一線受到國軍守衛部隊而進攻受阻,北路日軍兵分兩路,一路為磯谷廉介率領的第10師團(磯谷師團),另一路為在青島登陸的由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5師團(板垣師團)。磯谷師團計劃攻占台兒莊的門戶滕縣,板垣師團計劃攻占滕縣以東的另一重鎮臨沂,隨後兩路日軍會師攻下台兒莊進而攻下徐州。[5][6]

拉鋸戰

編輯
 
國軍第59軍軍長張自忠率部兩次馳援臨沂,擊退日軍進攻

第一階段

編輯

1938年3月9日,日軍第五師團之坂本支隊向臨沂地區發起進攻,守軍則是龐炳勛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40軍。40軍雖然有著軍級編制,但是下轄部隊只有一個第39師,戰力根本不足;所以守備防線很快地就被日軍突破,日軍突破白塔、沙嶺等地陣地後,40軍退守臨沂城郊。

為避免臨沂失守,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令59軍張自忠率領其所部第59軍前往支援。不過張自忠在中原大戰撤退時曾遭龐炳勛部隊偷襲過,兩人素有舊怨;為此事李宗仁派其戰區參謀長徐祖詒協調。最後在大敵當前兩人願意放下舊怨共抗日軍,並制定了「以攻為守」的戰術策略。臨沂城仍由40軍守備,59軍則實施戰術迂迴試圖自日軍戰線側面及後方壓制敵軍。3月14日,張自忠率領第59軍開始強渡沂河,其中右翼部隊進攻順利,成功擊退日軍,左翼第115旅遭遇日軍抵抗,沒有進展;第180師則經過激戰攻占亭子頭,日軍向南撤退;第38師進攻沙嶺,遭到日軍堅強抵抗,沒有進展。

16日,日軍增援部隊約4000人渡過沂河到達戰場,向張自忠部第38師後背的崖頭、苗家莊等陣地發起猛烈攻擊,並攻占了船流和劉家湖。張自忠依據戰況調整部署,從河西增調2個旅增援發動反擊,並利用日軍夜戰時無法獲得空中或砲兵火力支援的機會對日本守備陣地發動逆襲,收復日軍佔領陣地。同時,龐炳勛亦率部從臨沂城內發起反擊,攻占了臨沂外圍的沙河等地。至3月17日,國軍成功擊退日軍,在第一階段交戰中,第59軍則傷亡超過6000人。[7][4]

第二階段

編輯

3月18日,李宗仁依據龐炳勛所匯報的戰況,判斷日軍傷亡較大,應無力對臨沂立刻再發動大舉進攻,而此時,台兒莊正面的津浦鐵路形勢趨於緊張,於是便令張自忠留下一個旅協助龐部防守臨沂,率主力於20日夜向費縣轉移。然而此時日軍卻補充了兵力4000人後於29日再次向臨沂發起進攻,龐部第40軍兵力單薄,日軍發起猛攻後國軍節節敗退,龐炳勛因此向蔣中正請求援兵,於是26日張自忠急行軍前往救援,中日兩軍於臨沂外圍再次激戰,但由於此時日軍台兒莊方向亦戰況吃緊,於是臨沂方面部隊被調走大部分,僅僅留下2個與國軍對峙,之後國軍趁日軍兵力減少之機發起反擊,將日軍打退至易堂集一帶,隨後中日兩軍形成對峙,僅有規模不大的交火,臨沂地區形勢相對穩定。兩個階段交鋒國軍共計傷亡一萬餘人,其中第59軍軍官傷亡過半;日軍傷亡約3,000名以上[1],坂本支隊後來轉移至台兒莊救援谷瀨支隊,實際上進攻部隊仍能自由轉移且戰鬥的實力也證明日軍並沒有因攻打臨沂而失去戰鬥力,在清掃戰場時,只僅清點700多具戰場遺屍[7][4][3],未有大規模繳獲日軍裝備;也顯示國軍是以慘勝的代價贏得這場戰役。

影響

編輯

相較於防守的戰術勝利,在這場戰役搏回名譽的張自忠可說是最大贏家。在七七事變時,身為宋哲元部下的張自忠同樣因棄守華北而被國內輿論羞辱,視為漢奸。臨沂一役,張自忠不但與老同事龐炳勛和解,59軍的善戰也贏得各界讚譽,洗刷漢奸之屈;後來國軍統帥部不但通令嘉獎,並於1938年10月12日提拔為三三集團軍司令兼五十九軍軍長。而臨沂一地未失,也為台兒莊戰役中日軍無法解決遭到包抄的問題,對後來對台兒莊戰役的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白崇禧回憶說:「張將軍在徐州會戰之臨沂戰役,與龐炳勛將軍將敵精銳第五師團擊潰,減輕徐州會戰之壓力,使台兒莊獲得抗戰以來第一次勝利,於戰史上占有輝煌的一頁。」

不過,40軍以及59軍在此役都遭重創,須後撤整補卻也是五戰區需面對的問題。4月19日,日軍第五師團下轄之第九旅(旅長國崎登日語国崎登,又稱國崎支隊)對臨沂發動總攻,守軍不支;五戰區在評估部隊狀況後,40軍在1938年4月21日奉命撤離,日軍隨即攻占臨沂。[7][4][3][8]並沿沂河東岸南下,開啟了日軍徐州作戰的戰火。根據日軍第2軍的統計資料,日軍第5師團1938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總共戰死1,444名,戰傷5,268名,其中絕大多數應死傷於臨沂保衛戰[2]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姜克實,台兒莊戰役日軍死傷者數考,《歷史學家茶座》(第三十四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4.12/P.58-74 
  2. ^ 2.0 2.1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2087000、第2軍作戦経過の概要 昭和12年8月下旬~13年7月中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3. ^ 3.0 3.1 3.2 临沂保卫战. 山東省情網. 2007-07-17 [201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5). 
  4. ^ 4.0 4.1 4.2 4.3 郭汝槐.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2: P688—693. ISBN 7214030349. 
  5. ^ 胡兆才. 《血战—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烏蘭文藝出版社. 2010: P180—P202. ISBN 978-7-50044-544-9. 
  6. ^ 張洪濤. 《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第六章 血沃中原,兴衰荣辱同日月.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05-03-01. ISBN 978-7-80130-975-4. 
  7. ^ 7.0 7.1 7.2 郭廣闊. 临沂之役:张自忠洗刷汉奸名声的正名之战. 中國新聞網. 2012年9月27日 [2013-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5). 
  8. ^ 临沂保卫战大捷. 新浪讀書. 2006年2月14日 [201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6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