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
釉(英文: glaze)是指均勻覆蓋在陶瓷器或搪瓷器外表面的玻璃質薄層[1],通常由硅酸鹽複合物經由高溫熔融態再冷卻而製成。
特性
编辑釉和坯體同樣是由岩石或瓷土組成的。通過篩選特定礦物、添加助熔劑等方法可以使得釉的熔點低於坯體,比後者更加容易在火中熔融。所以在坯體燒結時,釉料應當完全熔融形成液體狀態,從而可以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均勻包覆坯體表面。冷卻後,這種液體凝固為玻璃層,形成釉面[2]。
釉面不僅提高了製品的強度和硬度,也使其具有抵抗氣體、液體以及酸鹼腐蝕的能力。良好的釉面還可以在色調、光澤以及紋理方面給予觀者美麗的享受。
分類
编辑釉的品種很多,尚無統一的分類方法。常見的分類如下。[3]
工藝分類
编辑燒成溫度分類
编辑- 高溫釉:燒成溫度高於1260°C的釉料,用於石胎瓷和瓷器。
- 中溫釉:燒成溫度在1000至1260°C的釉料,用於石胎瓷和陶器。
- 低溫釉:燒成溫度低於1000°C的釉料,用於陶器和其他非硅酸鹽胎體(如金屬胎、石製胎)器物。低溫釉也用於在高溫釉上再次附加釉,此時又稱「釉上彩」。
燒成氣氛分類
编辑- 還原焰釉:釉色呈現需要在還原氣氛下燒成的釉,即強迫高溫燃燒的火焰沒有氧氣,進而為了取得氧,將釉及土中氧分子抽離,使元素還原,一般為高溫釉。
- 氧化焰釉:釉色呈現需要在氧化氣氛下燒成的釉,即給予充足的氧氣使其燃燒完全,包括絕大多數的顏色釉。
製備方法分類
编辑- 生料釉:直接將配料粉碎加水成為釉漿,不改變釉料組成。
- 熔塊釉:將易溶、有毒或難熔的原料先經高溫熔煉成為熔塊,再將熔塊和其他配料共同粉碎調成釉漿。
外觀分類
编辑最普遍的分類方法。
顏色分類
编辑根據釉面的色彩數量可以大致劃分。
- 只呈現一種均勻顏色的單色釉。
- 呈現兩種以上明顯可以辨別顏色的複色釉,又稱花釉。
成分分類
编辑根據釉的染色劑化學成分及成色外貌而分類。 EX:長石釉、灰釉、鐵釉、天目釉、銅釉、結晶釉等。
相關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註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張玉南. 陶瓷藝術釉工藝學.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第1版.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9年3月. ISBN 978781132514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