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白文
拼音白文,又称新白文[1],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记录白语的文字。创制于1958年,1982年、1993年两次修订。是云南省规范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一[2]。
历史
编辑195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出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白语小组,到云南省各白族聚居区开展语言调查[3][4]。在此基础上,1958年,徐琳、赵衍荪等设计出《白族文字方案(草案)》[5][6],该方案以南部方言(大理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大理州下关市白语为标准音[3],方案遵从了国务院《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中“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应该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相同或相近的音,尽可能用汉语拼音方案中相当的字母表示”等规定[7]。同年《方案》在第二次全国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上审定通过[8][9]。因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这套方案并没有得到试验和推行[10]。
198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文研究组对《白族文字方案(草案)》进行修订[11][3],以中部方言(剑川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剑川县金华镇白语为标准音[3],此后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及云南省民语委批准,在剑川县进行教学实验[8]。该版方案在剑川县受到欢迎,但因未充分考虑其他方言的特点,在其他白族地区未能推广开来[10]。
在1991年10月7日下发的《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的通知》中,首次明确了拼音白文的地位[11]。
1993年6月,云南省民语委召开“白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对《白族文字方案》再次补充修订,修订后的方案可拼写大理、剑川两大方言,并在大理、剑川进行了试验和推广[11][8]。
声母
编辑1982及1993版方案中,白文声母共有23个[12]:146, 272:
唇音 | 齿龈音 | 捲舌音 | 龈腭音 | 软腭音 | ||
---|---|---|---|---|---|---|
塞音 | 不送氣 | b [p] | d [t] | g [k] | ||
送氣 | p [pʰ] | t [tʰ] | k [kʰ] | |||
鼻音 | m [m] | n [n] | ni [ɲ] | ng [ŋ]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z [ts] | zh [ʈʂ] | j [tɕ] | ||
送氣 | c [tsʰ] | ch [ʈʂʰ] | q [tɕʰ] | |||
擦音 | 清濁音 | f [f] | s [s] | sh [ʂ] | x [ɕ] | h [x] |
清濁音 | v [v] | ss [z] | r [ʐ] | hh [ɣ] | ||
边音、半元音 | l [l] | y [j] |
另设有zh [tʂ]、ch [tʂʰ]、sh [ʂ]、r [ʐ]4个卷舌音声母,仅用于拼写其他方言土语及汉语普通话借词[12]:272[13]。
韵母
编辑1993版方案中,白文韵母共有37个[12]:272:
i [i] | ei [e] | ai/er [ɛ]/[əɹ] | a [ɑ] | ao [ɔ] | o [o] | ou [ou] | u [u] | e [ɯ] | v [v̩] |
iai/ier [iɛ]/[iəɹ] | ia [iɑ] | iao [iao] | io [io] | iou [iou] | ie [iɯ] | ||||
u [ui] | uai/uer [uɛ]/[uəɹ] | ua [uɑ] | uo [uo] |
1993版方案引入了ai/er等变体,前者用于剑川方言,后者用于大理方言[12]:272–273。剑川方言中,除ao、iao、uo、ou、iou外的韵母有对应的鼻化韵母,以加后缀n表示[12]:272。大理方言无鼻化韵母[14]:655。
声调
编辑白语剑川、大理方言各有8个声调。1993版方案中表示如下[13]:
调名 | 调号 | 调值 | 松紧情况 | |||
---|---|---|---|---|---|---|
大理 | 剑川 | 大理 | 剑川 | 大理 | 剑川 | |
l调 | l | 55 | 松 | |||
b调 | b | 55 | 紧 | |||
f调 | f | 35 | 松 | |||
x调 | x | 33 | 松 | |||
省标调 | 44 | 紧 | ||||
z调 | z | 32 | 松 | |||
t调 | t | 31 | 松 | |||
p调 | p | 42 | 紧 | |||
d调 | d | 21 | 紧 |
参考资料
编辑- ^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卷七.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397. ISBN 7-222-02571-5.
- ^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释义.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18-03-02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 ^ 3.0 3.1 3.2 3.3 张霞. 白语文工作大事记. 大理丛书·白语篇·卷一.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 12–17. ISBN 978-7-5367-3879-9.
- ^ 杨镇圭著. 白族文化史.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4: 43–44. ISBN 978-7-5367-6050-9.
- ^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 中华文化通志·第三典·民族文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420. ISBN 978-7-208-09030-9.
- ^ 首页 > 中华各民族 > 白族 > 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 ^ 周国炎总主编; 王锋编著. 白语大理方言基础教程.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4: 165. ISBN 978-7-5660-0480-2.
- ^ 8.0 8.1 8.2 李德洙,杨聪主编. 中国民族百科全书·13.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2015: 135. ISBN 978-7-5100-3217-2.
- ^ 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8: 480. ISBN 7-105-03121-2.
- ^ 10.0 10.1 赵寅松; 王锋. 前言. 大理丛书·白语篇·卷一.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 6. ISBN 978-7-5367-3879-9.
- ^ 11.0 11.1 11.2 拼音白文的使用、发展及其地位. 大理日报. 2017-08-02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4).
- ^ 12.0 12.1 12.2 12.3 12.4 Zhou, Minglang. Multilingualism in China: The Politics of Writing Reforms for Minority Languages 1949–2002. de Gruyter. 2012. ISBN 978-3-11-092459-6.
- ^ 13.0 13.1 白族文字方案(草案). 大理丛书·白语篇·卷二.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 1155–1159. ISBN 978-7-5367-3879-9.
- ^ Wiersma, Grace. Thurgood, Graham; LaPolla, Randy J. , 编.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 Routledge. 2003. ISBN 978-0-7007-1129-1.
外部链接
编辑- 《白汉词典》(现行白文第一版 20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1996版《白汉词典》的基础上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