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阿拉伯字母

南阿拉伯字母(古南阿拉伯語 𐩣𐩯𐩬𐩵 ms3nd;現代阿拉伯语:الْمُسْنَدmusnad)在大約公元前9世紀從原始西奈字母分化出,通行於于当时的阿拉伯半岛南部,即今也门一带。

碑銘南阿拉伯字母
类型
使用时期
約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7世紀
书写方向從右至左書寫 编辑维基数据
语言吉茲語, 古南阿拉伯語英语Old South Arabian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原始西奈字母
  • 碑銘南阿拉伯字母
子体系吉茲字母
姊妹体系腓尼基字母
ISO 15924
ISO 15924Sarb (105), ​Old South Arabian
Unicode
别名Old South Arabian
范围U+10A60–U+10A7F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字符清單

编辑
(碑銘)古也門字母
字符
轉寫
IPA
 
h
[h]
 
l
[l]
 

[ħ]
 
m
[m]
 
q
[q]
 
w
[w]
 
s2
[ɬ]
 
r
[r]
 
b
[b]
 
t
[t]
 
s1
[s]
 
k
[k]
 
n
[n]
 

[x]
 
s3
[s̪]
 
f
[f]
 
ʾ
[ʔ]
 
ʿ
[ʕ]
 

[ɬʼ]
 
g
[g]
 
d
[d]
 
ġ
[ɣ]
 

[tʼ]
 
z
[z]
 

[ð]
 
y
[j]
 

[θ]
 

[sʼ]
 

[θʼ]
其他轉寫 ś š,s s,ś
按形狀分組
字符
轉寫
IPA
 
r
[r]
 
ʿ
[ʕ]
 
w
[w]
 
q
[q]
 
y
[j]
 

[θ]
 

[tˢʼ]
 

[θʼ]
 
h
[h]
 

[ħ]
 

[x]
 
ʾ
[ʔ]
 
s1
[s]
 
k
[k]
 
ġ
[ɣ]
 
b
[b]
 
n
[n]
 
g
[ɡ]
 
l
[l]
 
m
[m]
 
s2
[ɬ]
 
s3
[s̪]
 
t
[t]
 
f
[f]
 
z
[z]
 
d
[d]
 

[ð]
 

[ɬʼ]
 

[tʼ]
圓圈 Y Π 折角 對角 方框
 
獻給Sabaean國神Almaqah的南阿拉伯語題刻

特性

编辑
  • 它可以從從右向左或從左向右書寫。在從左向右書寫時字母要水平翻轉。
  • 在詞之間的空格或分隔使用豎線(|)。
  • 在詞中的字母不連接起來。
  • 沒有任何變音符號(如點等),在此方面不同於現代阿拉伯字母

Unicode

编辑

南阿拉伯字母在2009年10月被Unicode 5.2收錄。區段名稱為「古南阿拉伯字母」(Old South Arabian),區段碼位範圍為U+10A60~U+10A7F。

U+10A7D的字符「𐩽」(古南阿拉伯字母數字一/OLD SOUTH ARABIAN NUMBER ONE)可以同時代表數字符號及單字分隔符號。

古南阿拉伯字母
Old South Arabian[1]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 (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10A6x 𐩠 𐩡 𐩢 𐩣 𐩤 𐩥 𐩦 𐩧 𐩨 𐩩 𐩪 𐩫 𐩬 𐩭 𐩮 𐩯
U+10A7x 𐩰 𐩱 𐩲 𐩳 𐩴 𐩵 𐩶 𐩷 𐩸 𐩹 𐩺 𐩻 𐩼 𐩽 𐩾 𐩿
註釋
1.^ 依據 Unicode 14.0

題刻瀏覽

编辑

註釋

编辑

引用

编辑
  • Stein, Peter. The Ancient South Arabian Minuscule Inscriptions on Wood: A New Genre of Pre-Islamic Epigraphy. Jaarbericht van het Vooraziatisch-Egyptisch Genootschap "Ex Oriente Lux". 2005, 39: 181–199. 
  • Beeston, A.F.L. Arabian Siblants. Journal of Semitic Studies. 1962, 7: 222–233. doi:10.1093/jss/7.2.22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