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里達礁島群

(重定向自佛罗里达礁岛群

佛羅里達礁島群(英語:Florida Keys)是一個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外海的群島,地處美國最東南端的該群島,是由總數約1700座的大小島嶼所組成。群島從佛羅里達半島東南角靠近邁阿密處一路往南分佈並漸漸彎曲向西,直到最底端的西礁島(又常音譯為「基威斯特島」(Key West),意指其位於礁島群的最西端),往外則有無人居住的海龟岛。這些島嶼位在佛羅里達海峽中,將大西洋墨西哥灣分為東西兩處,並大致劃出佛羅里達灣的範圍。西礁島最南角是距離鄰國古巴最近的美國領土,之間相距僅90(145公里)。

佛羅里達礁島群在佛羅里達州的位置示意
NASA衛星照片下的佛羅里達礁島群

佛羅里達礁島群有95%的範圍都位在門羅縣(Monroe County)境內,只有托頓島(Totten Key)等小部分的範圍,劃屬隔鄰的邁阿密-戴德郡(Miami-Dade County)。基韋斯特(City of Key West)是門羅郡的縣治,該郡治理的範圍包含一部份位於佛羅里達本土的土地,以及從大礁島(Key Largo)開始往西南方向的所有島嶼。其中位於大陆上的門羅郡領土幾乎都位在大沼澤地國家公園(Everglades)內。

主要島嶼

编辑

美國1號公路,此處稱「跨海公路」行經佛羅里達群島的居住島嶼。這些島嶼列如後文,按照的次序是從東北往西南方向。

上群島

编辑
 
伊斯拉摩拉達(Isla morada)島上的棕櫚樹

農園礁島到下馬泰坎伯礁島合稱伊斯拉摩拉達(Isla morada),意指「島村」(佛羅里達觀光導覽解為西班牙文的「紫色之島」)。大礁島的「城中心」與塔芬尼爾則沒算入。

中群島

编辑

下群島

编辑

外圍島嶼

编辑

可以透過船隻到達。

礁島(Transitional keys)
True Florida keys, exposed ancient coral reefs
among others

交通

编辑

多數島嶼通過跨海公路連接。過去曾有過鐵路,但在1935年後就停駛。參見歷史部份。

歷史

编辑

殖民时代

编辑

岛链最初有Calusa和Tequesta两个印第安部落居住,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岛链于1513年由西班牙探险家胡安·庞塞·德·莱昂绘制在地图上。德·莱昂将这些岛屿命名为Los Martires(意为“烈士”),因为它们看起来像是从远处受苦的人。“Key”来源于西班牙语cayo,意思是小岛。多年来,基韦斯特一直是佛罗里达最大的城镇,并因收入减少而变得繁荣起来。这个孤立的前哨位于与古巴巴哈马进行贸易的好地方,并且位于前往新奥尔良的主要贸易路线上。

17-18世纪加勒比地区海盗的横行使得这个群岛成为海盗的避风港和藏身处,这些海盗以一些岛礁为基地偷袭哈瓦那等加勒比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但没有记录表明海盗将这个岛链作为财宝埋藏处。为了对付这些海盗,西班牙人多次组织舰队试图攻打岛链中的其他岛礁,并在自己控制的岛礁上修建堡垒。

1763年结束的七年战争将西班牙在当地的统治终结,因为缺少资源和补给成本高昂,无法殖民的岛礁虽然被英国的殖民地划入,但却没有完全实际控制。英国取得佛罗里达半岛后也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但却在岛礁上修复或建设堡垒来防范海盗。而此时的基韦斯特的贸易仍然相当繁荣。

1783年的《巴黎条约》确认了美国的独立后,英国为了避免佛罗里达被美国夺取进而控制墨西哥湾,就将佛罗里达移交给了西班牙,但经历拿破仑战争期间被法国全面占领的西班牙也无力再开发新殖民地,加上美国的扩张主义的咄咄逼人,1819年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出售给美国,这个岛链才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美国的统治

编辑

南北战争前,佛罗里达南部的沼泽地没有被人涉足,整个岛链依然是美国的名义上的领土,但美国人仅扩建了英国人留下的堡垒,比如干龟岛上的杰斐逊堡。南北战争前夕,佛罗里达因蓄奴派在总统选举中失势而加入邦联,也就导致邦联控制了整个岛链。

1862年开始,为了让邦联迅速战败,北方需要打击邦联的出口贸易以切断南方的资金来源,北方海军开始对南方沿海进行封锁,期间与邦联军队在基韦斯特附近发生过冲突。

南北战争结束后,佛州南方在重建期间开始排干沼泽建设村镇和交通线,但这类建设大多集中在中北部,但岛链上开始建设灯塔并设置了驻守人员。此时岛链的补给依赖往来于坦帕和迈阿密等地的定期船,岛屿之间靠小艇相互联络。

19世纪末期,为了减少沉船事故,美国政府修整了佛州南部的航道,这使得沉船事故大量减少,加上蒸汽船的续航能力得到提高,基韦斯特开始衰落成一个小城镇。

跨海鐵路

编辑

在1910年代早期,亨利·弗拉格勒完成了他的跨海鐵路之後就做了轉變。弗拉格勒,一位佛羅里達大西洋岸的主要開發者,運用為數驚人的跨海鐵道棧橋(trestle),將他的佛羅里達東岸鐵路延伸到基韦斯特。

1935年勞動節颶風

编辑
主條目:1935年勞動節颶風

这场飓风造成超過400人罹難,雖然有些估計聲稱超過600人死於這場恐怖的風暴。

大約從西元1850年左右,美國海岸的天氣開始被有計畫的紀錄,史上只有三個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五級颶風登陸北美大陸。1935年勞動節颶風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1969年的Camille和1992年的安德鲁飓风

於1935年,為了連接群島全體的公路而造的新橋正在興建。數以百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退役軍人在其上築路。

這場風暴也終止了23年的跨海鐵路經營;受毀損的軌道就未再重建,而跨海公路(Overseas Highway,即在群島上這段的美國1號公路,U.S. Highway 1)取代了鐵路,成為從邁阿密到基韦斯特的主要交通路線。

七哩長橋

编辑

興建當時為極長橋之一,七哩長橋連結了Vaca Key(中群島的馬拉松之島上城鎮)直到下群島的巴伊亞翁達(根據西班牙文拼作ba-EE-uh OWN-dah)。一如其名,它有七哩或約十一公里長,並越過鴿島(Pigeon Key),而舊橋的一段則允許下到這個小島上。

在颶風摧毀了鐵路之後,美國聯邦政府興建了這座橋與其他橋墩,作為汽車通行用的公路美國1號公路(US 1)行經了整段群島長,並且在此處稱為跨海公路(US 1也行經整個美國東岸直到緬因州。)

海螺共和國

编辑

在1982年,美國邊境巡邏隊美國1號公路設下路障及路檢點,將所有往北開回大陸上相鄰城市——佛羅里達市的車流阻擋下來,以在各個車輛上搜索違禁藥品及非法移民。奇威斯特市議會對這些發出反覆的抱怨,稱這些路障對於從奇威斯特離開的人們造成重大的不便,並且傷害了對群島來說很重要的觀光事業。

在多次無效的抱怨,以及在邁阿密的聯邦法庭中,取得撤消路障強制令的嘗試之舉失敗以後,於1982年4月23日,奇威斯特市長丹尼斯·沃德婁(Dennis Wardlow)及市議會宣布了群島獨立,國名稱作海螺共和國。在一分鐘的脫離獨立後,他(作為「總統」)向奇威斯特海軍航空站(Key West Naval Air Station, NAS)的一名軍官投降,並請求十億美元($1,000,000,000)的「外援」。

這樣的噱頭成功地向大眾傳達群島的困境,而檢查站路障最終撤除。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