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州中国古代的,于596年-606年、617年-634年存在,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在部分文献中訛为幷州。

隋朝初期,隋文帝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将北朝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建置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建置,因此将一些辖区较大的州分置。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恒州置井州,治所井陉县[註 1],下辖井陉、蒲吾与新设的鹿泉[註 2]苇泽[註 3]四县,其中鹿泉县由石邑县析出,苇泽县由井陉县析出。

隋炀帝继位后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大业二年(606年)撤销井州,同时将苇泽县与蒲吾县并入井陉县,井陉县与鹿泉县划回恒州管辖[註 4][1][2]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为强化某些地区的军事防御,常常州、郡并设,均下辖县。大业十三年(617年),于鹿泉置井州,辖鹿泉一县;于井陉置井陉郡,辖井陉县与重新设立的苇泽县。武德元年(618年),井陉郡与井州合并为井州。武德四年(621年),废燕州岳州,其下辖的灵寿县[註 5]蒲吾县房山县并入井州[4]貞觀元年(627年),苇泽县并入井陉县,蒲吾县并入房山县[註 6]。贞观十七年(634年),井州撤销,下辖井陉县、鹿泉县、房山县、灵寿县[註 7]划归恒州[6][7][2][8][9]

井州沿革示意简表
596年之前 石邑 井陉 蒲吾 灵寿
596年-606年 石邑 鹿泉 苇泽 井陉 蒲吾 房山 灵寿
606年-617年 石邑 鹿泉 井陉 房山 灵寿
617年-618年 石邑 鹿泉 苇泽 井陉 蒲吾 房山 灵寿
618年-621年 石邑 鹿泉 苇泽 井陉 蒲吾 房山 灵寿
621年-627年 石邑 鹿泉 苇泽 井陉 蒲吾 房山 灵寿
627年-643年 石邑 鹿泉 井陉 房山 灵寿
643年之后 石邑 鹿泉 井陉 房山 灵寿
现在大致对应 石家庄
市区西部
鹿泉区 井陉县
井陉矿区
平山县 灵寿县
图注: 井州  井陉郡  恒州(恒山郡)  岳州(房山郡)  燕州 
井州刺史

注释

编辑
  1. ^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涧乡天户社区。
  2. ^ 鹿泉县于天宝十五载(756年)改为获鹿县
  3. ^ 苇泽县治所在今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原名苇泽关。
  4. ^ 恒州于次年改为恒山郡
  5. ^ 元和郡縣圖志》未记载燕州,作灵寿县为武德五年自恒州划入井州[3]
  6. ^ 旧唐书》作蒲吾县并入井陉县。
  7. ^ 太平寰宇记》作贞观七年州废,灵寿县并入恒州[4],“七年”疑为“十七年”笔误[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隋书·志第二十五·地理中》:“恆山郡,後周置恆州。統縣八,戶十七萬七千五百七十一……井陘,後齊廢石邑,以置井陘。開皇六年複石邑縣,分置井陘。十六年于井陘置井州,及置葦澤縣。大業初廢州,並廢葦澤縣及蒲吾縣入焉。
  2. ^ 2.0 2.1 太平寰宇記·河北道十 镇州》:“井陘縣……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恒州十六年于縣置井州大業二年廢州復為縣唐武德初重立井州貞觀十七年州廢改為井陘縣屬恒州。”
  3. ^ 元和郡縣圖志·河北道二·恒冀節度使》:“靈壽縣,中。八。東至州八十五里。本中山國都也。按中山武公本周同姓,其後桓公,不恤國政,後樂羊為魏將,拔中山,封之靈壽。漢於此置靈壽縣,屬常山郡。後漢屬常山國。隋開皇三年改屬恒州。武德五年屬并州,七年改屬恒州。”
  4. ^ 4.0 4.1 太平寰宇記·河北道十 镇州》:“靈夀縣……義寧元年置燕州武德四年州廢縣屬井州七年州廢屬恒州。”
  5. ^ 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⑤ 同治灵寿县志. 上海: 上海书店. 2006. ISBN 9787806784426. 
  6. ^ 旧唐书·志第十九·地理二》:“鎮州常山郡,大都督府。本恆州恆山郡……井陘,中。義寧元年置井陘郡,又析置葦澤縣。武德元年曰井州,後又領鹿泉及房山、蒲吾、靈壽。貞觀元年省蒲吾入房山,鹿泉、葦澤入井陘。十七年州廢,縣皆來屬。有鐵。有離隔山。
  7. ^ 新唐书·志第二十九·地理三》:“鎮州常山郡,大都督府。本恆州恆山郡……井陘,中。義寧元年置井陘郡,又析置葦澤縣。武德元年曰井州,後又領鹿泉及房山、蒲吾、靈壽。貞觀元年省蒲吾入房山,鹿泉、葦澤入井陘。十七年州廢,縣皆來屬。有鐵。有離隔山。
  8. ^ 古代城市的兴衰——第四章 隋唐时期.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9-09-18 [2021-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5). 
  9. ^ 钟文英(纂修). 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⑦ 雍正井陉县志. 上海: 上海书店. 2006. ISBN 9787806784426.